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
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
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
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
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
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
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
这首诗的主题是观音菩萨,强调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广大和慈悲为怀。全诗以观音菩萨救度众生为主题,通过描绘众生遭受的痛苦,来赞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
第一句:“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 描述了众生陷入各种苦难,身心俱失。八难是指人生中的八大痛苦,包括生老病死等。这句话表达了对众生遭遇苦难的同情和理解。
第二句:“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 强调了观世音菩萨的存在,只要心中有一念,就能向观世音菩萨求助。这句诗赞美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能够解救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三句:“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 描述了众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如火坑、刀山、猛兽等,以及毒药的伤害。这些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众生遭受的痛苦,让人深感同情。
第四句:“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指出众生承受的痛苦汇聚一身,但向观世音菩萨求助时却不会感受到痛苦。这句话赞美了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和慈悲,能够化解众生的痛苦。
第五句:“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 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还需要向观世音菩萨求救?因为众生自己就可以自救,不需要观音菩萨的力量。这句话表达了对众生自救能力的肯定和支持。
第六句:“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 说明了众生之所以承受种种苦难,是因为自己的贪嗔痴等原因造成的。这句话警示人们要反省自己,避免再次陷入苦难中。
第七句:“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 如果众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贪嗔痴,与佛性的不二性相统一,那么他们就是真正理解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这句话鼓励人们要有觉悟,明白自己的过错,才能成为真正的菩萨。
第八句:“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 描述了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情景,有八万四千人同时得到解脱。这句话赞美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愿大行,能够救度无数众生。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众生遭受的痛苦,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赞美之情。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展现出来。同时,诗人也借此寓言,告诫世人要反省自己,追求觉悟,才能真正成为菩萨。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佛教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