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遗我价十州,累幅溢目如星稠。
清时名遂事高尚,启期三乐消百忧。
嗟余与公晚相值,读此始叹真诗流。
辞严义笃起余兴,白云绕笔窗前游。
乍如无盐烛青镜,顾视西子知狂羞。
又如午夜按长剑,恍惚不辨明珠投。
为公聊叙我来幸,皇华相厚如相酬。
民淳事简称迂拙,阅月偶谐庭今修。
因寻遗迹共登览,乘醉赓咏驰如邮。
王襄宣布岂足颂,愧公直欲昭旂旒。
【注释】
遗:赠予。启期:指孔子。启,开;启期,即孔丘。三乐:指《论语》中孔子说的“一曰修己以敬,二曰克己复礼,三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百忧:百事之忧。
嗟:叹词。相值:相遇。真诗流:指杜甫、韩愈等真正能写诗歌的人。
辞严:文辞严厉。义笃:内容恳切。起余兴:使我心里有所感动。白云绕笔:形容文思敏捷如白云环绕着笔端飞舞。
无盐:丑女,比喻丑陋的妇人。烛青镜:喻指女子梳妆用的铜镜。顾视西子:指女子照镜子的样子,这里借指美女。狂羞:羞愧,不好意思。
长剑:长柄的剑。恍惚:形容心神不定,难以分辨清楚。明珠投:指像珍珠一样的美玉。
皇华:古代天子遣使出访邻国时所乘的使者车。《诗经·小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相厚:相厚待,指君主对臣下优厚。
迂拙:迂腐笨拙。阅月偶谐:指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任务。庭今修:即“庭前修”,庭院里现在正在修整。
王襄:汉宣帝刘询的字,曾为太子太傅,后封阳平侯。宣布:颁布法令。岂足颂:哪里值得歌颂呢?愧公:惭愧您。直欲昭旂旒:只是想要显示自己。旂旒:帝王车前的旗子。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09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诗人应提举林彦伯之请而作。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为一韵,押平声韵。第一、四句各用两韵,第二、五两句各用一韵。全诗结构紧凑,层次清晰,意境深远。
首句“一篇遗我价十州”,意思是说作者的文章价值连州邑的价值都赶不上,这是说文章之高,高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次句“累幅溢目如星稠”,意思是说作者的文章堆积如山,其数量之多使人眼花缭乱,无法计数,这是说文章之多,多得令人瞠目。
第三句“清时名遂事高尚”意思是说在清明的时世里做着高尚的事业,这一句是说作者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处在一个清明的政治时代,也就是国家太平,社会安定的时代。
第四句“启期三乐消百忧”,意思是说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乐,一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二曰得贤才而与之共同进退,三曰与朋友同享乐。”所以孔子虽然一生坎坷,但内心却十分快乐,因为得到了天下英才的教育和与贤人的共同进退,还有朋友的相互欢乐。
第五句“嗟余与公晚相值,读此始叹真诗流”,意思是说诗人感叹自己和作者都是晚辈之人,但是通过读作者的文章后,才开始认识到真正的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句是说诗人开始认识到了真正的诗人是什么样的人物,也表达了诗人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由衷赞叹的情感历程。
第六句“辞严义笃起余兴”,意思是说作者的文章言辞严峻而内容深意恳切,使诗人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感慨,这一句是说诗人因为作者的文字严谨而深意恳切的内容,而引起了自己的内心感慨,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波澜。
第七句“白云绕笔窗前游”,意思是说诗人仿佛看到白云围绕着笔杆在窗外飘荡,这一句是说诗人看到作者的文章就像白云围绕笔杆在窗外飘荡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作者文字的赞美之情。
第八句“乍如无盐烛青镜,顾视西子知狂羞”,意思是说诗人看到作者的文章就像是没有脂粉的美人拿着蜡烛照着自己的面容一样,这一句是说诗人看到了作者的文章如同没有脂粉的美人拿着蜡烛照着自己的面容一般,既美丽又让人感到羞涩。
第九句“又如午夜按长剑,恍惚不辨明珠投”,意思是说诗人又看到了作者的文章如同是在半夜里突然拔出长剑来一样,这一句是说诗人看到了作者的文章如同是在半夜里突然拔出长剑来一样,既神秘又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第十句“为公聊叙我来幸,皇华相厚如相酬”意思是说诗人为了感谢作者对自己的帮助和教诲,于是向作者表达自己对于他的文章的喜爱和感激之情。这一句是说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作者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于是向作者表达自己对于他的文章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作者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意。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采用了传统的律诗形式,结构严密,层次清晰,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作者的文章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作者的敬佩之情和感激之意。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示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