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清还啜茗,胜冷屡衔杯。
辨味凭茶陆,登高惬赋枚。
袁门清梦未,梁苑胜游才。
船去须寻戴,诗成盖献裴。
光馀应可借,□大固难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要求考生对“助清还啜茗”,“辨味凭茶陆”,等进行赏析。鉴赏时,注意从诗中找出能反映诗人感情的词或句,指出其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首先看“助清还啜茗”,意思是说在清凉中品茶品味。这里的“清”字用得非常准确,是说茶水本身清澈透明,没有杂质。“啜”是喝的意思,“茗”指好茶。“清”字不仅点出了茶水的清澄透明,更暗寓了人的心灵应该像这清澄透明的茶水一样,纯洁无瑕。“啜茗”一词在此处既表现了饮茶的动作,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感受,一种心境。

再看“胜冷屡衔杯”,意思是说在寒冷的环境中频频举杯饮酒。这里用了两个动词“含”和“衔”。“含”是指口中含住酒而不咽下去,表示饮酒量多,而“衔”则是把嘴里的东西放在嘴里不拿出来,表示喝酒量大。这两个词语在这里表现出了饮酒者豪放洒脱的性格。“屡”“含”“衔”三个动词连在一起,生动地描绘出饮酒者的海量豪情。

最后看“辨味凭茶陆”,意思是说辨别滋味要凭借茶和陆羽所著的《茶经》。“辨”即辨别、鉴别的意思,“味”即滋味,味道。“凭”意为依靠、依据。“茶陆”指的是茶圣陆羽的《茶经》,陆羽在《茶经》中提出了许多关于茶叶的知识和观点。《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茶叶百科全书,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因此,陆羽被称为“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出很多种不同的制茶方法,并一一加以解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炙茶”法,即以火焙烤茶叶,令其焦黄,再以汤冲泡饮用。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采用。

这首诗的后四句写诗人与友人共游梁园时的所见所感。首联中的“袁门”、“清梦”都是指诗人的故乡袁州(今宜春市),“梁苑”则是诗人的好友范阳(今北京)人卢照邻的故居,位于梁园之中。颔联中的“赋枚”是指西汉辞赋家枚乘,他曾经游历梁园,作《七发》赋。颈联中的“寻戴”,指东汉隐士戴安道,他曾在梁园中隐居。尾联中的“盖献裴”,指唐代文学家王勃,他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里的“裴”是指唐朝宰相裴行俭。王勃曾得到裴行俭的赏识,得以任交趾(今越南境内)参军。“盖献”,指赠送之意。整首诗通过描写作者与友人在梁园的游赏情景,抒发了他们对于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富有哲理。

【答案】

助清还啜茗

助清:帮助清明

还:回来

啜茗:饮茶

助:助于

清:清澄透明

胜冷:胜过

屡:多次

衔杯:频频举杯

辨味:鉴别味道

凭:依据

茶陆:茶圣陆羽的《茶经》

袁门:诗人故乡袁州

清梦:指梦境清美

梁苑:诗人好友范阳人卢照邻故居

胜游:游胜之地

船:船只

须:必要

船去:乘船离去

须:必须

登高:登山

惬:满足

才:才能

袁门清梦未:指未能实现的梦境

梁苑胜游:梁园美景胜游

船去:乘船离去

须寻戴:必须寻找戴氏

诗成盖献裴:指向裴姓官员进献自己的诗作

光馀:余光

应可借:或许可以借取

□大固难猜:难以猜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