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隐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樽。

读王黄州游官篇

【注释】:黄州:地名,在今湖北黄州市。

【赏析】:此诗为苏轼的一首七律。黄州是苏东坡谪居的地方,他在这里写了大量诗文,抒发了对朝廷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慨。这首诗是诗人在贬官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朝庭的不满及对官场的厌倦情绪。全诗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风格直率自然,富有感情色彩。

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注释】:王安国(1029-1084),字平父,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安州(今河南固始)人。苏轼曾称赞他:“文章有经济手,而其志则高洁。”此处指王安国。

【赏析】:王安国虽才高八斗却只知阿谀奉承,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所以“竟为升平模棱子”。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注释】:抗章:上奏章状告;抗:抗争;理:处理。

【赏析】:王安国经常上疏言事,但都是敷衍了事,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用“抗章”二字形容他的上疏行为。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注释】:安且荣:安乐而又光荣。

【赏析】:王安国虽然有权有势但却不思进取,只是一味地享乐,所以他根本不管别人是否贤能,只顾自己安乐而且光荣。

隐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樽。

【注释】:隐居:隐退。

【赏析】:既然已经决定隐居,就不必再说什么了,可以放下所有的烦恼。面对皎洁的明月,何不举杯畅饮,忘却一切烦恼呢?

赏析二:

此诗为苏轼的一首七律。黄州是苏轼的贬所,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首联:“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意思是说,王安国虽然才华横溢,但他却总是在朝廷里阿谀奉承,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让人感到可悲可叹。

颔联:“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进一步揭示了王安国的这种行为。他总是忙于上奏各种奏章,但这些奏章都是敷衍了事,不能解决问题。因此,他只能带着这些奏章回到自己的家中,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这种生活虽然看似安逸,但实际上却是毫无意义的。

颈联:“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这句话更是直接地批评了王安国的行为。他认为,即使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只有真正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誉。而那些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的人,最终只会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

尾联:“隐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樽。”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他认为,既然已经决定隐居,就不必再说什么了。与其纠结于世俗的繁华和名利,不如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对着皎洁的明月,举起一杯清酒,尽情地畅饮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