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蓼收红,井梧凋绿,呖呖征鸿南度。
静听寒砧,闷敧孤枕,蟾光夜深窥户。
露暗滴、芭蕉重,潇潇本非雨。
砌蛩语。
怎知人、漏长无寐,因念游子,路修道又阻。
早起懒晨妆,自秋来、眉黛谁妩。
净几明窗,但无憀、空对蛮素。
早知伊、别后恁久,悔教伊去。

【注释】

1、汀蓼:水边长着的野草。

2、呖呖:鸟鸣声,此处形容鸿雁南飞时叫声。

3、砧:古代一种捣衣石,用来捣制布帛等物。

4、蟾光:月光。

5、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滴漏的水声。

6、游子:离家在外的人,泛指远行之人。

7、路修:道路险峻曲折。

8、蛮素:用竹条编织的一种粗麻绳。

9、伊:代词,代指所思念的人(他)。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全诗通过一个女子的自问自答,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因丈夫外出而孤独寂寞的心情。
第一句“汀蓼收红,井梧凋绿”,描写了初秋时节,水边长着的野草和井边梧桐树已经凋落的景象,营造出一个凄凉寂寥的画面。
第二句“呖呖征鸿南度”,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情景,象征着远行的丈夫正在途中。这里的“呖呖”形容鸿雁南飞时的叫声,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
第三四句,“静听寒砧,闷敧孤枕,蟾光夜深窥户”,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寂静夜晚里听着寒砧的声音,独自躺在孤床上,望着月亮从窗户窥视的孤独情景。
第五句“露暗滴、芭蕉重,潇潇本非雨”,以芭蕉叶上的露珠来比喻女子心中的哀愁,同时也暗示了丈夫在外的艰辛与劳累。这句中的“潇潇”形容雨声细微而连续不断,而“本非雨”则是说这些哀愁并非因为真正的下雨而产生,而是源于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第六句“砌蛩语”,描述了蟋蟀在墙壁上鸣叫的声音,这个细节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
第七句“怎知人、漏长无寐,因念游子,路修道又阻”,是女子对时间的感慨。她不知道时间已经流逝,自己却无法入睡,只能躺在床上想念远方的丈夫,而且他还因为路途艰险而不能回来陪伴自己。
第八句“早起懒晨妆,自秋来、眉黛谁妩”,描绘了女子起床后懒得化妆的情景。这里的“自秋来”指的是自从秋天以来,她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丈夫了,因此感到孤独和无助。
第九句“净几明窗,但无憀、空对蛮素”,描述了女子坐在明亮的房间里,面对着未动过的麻绳,内心感到空虚和无聊。这里的“蛮素”指的是粗麻绳,象征着女子生活的艰辛和单调。
第十句“早知伊、别后恁久,悔教伊去”,是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后悔当初让他离开,因为离别的时间太久远,无法弥补彼此之间的距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她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