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阑干,亭亭波面虹千丈。
一声渔唱。
画个三高样。
江上风波,更泛吴松浪。
寒潮涨。
石鱼酒舫。
漫叟知何向。

【注释】

点绛唇 其四:词牌名。

秋入阑干,亭亭波面虹千丈。一声渔唱。

画个三高样。:秋天进入阑干,水波映着虹彩像万丈高。

江上风波,更泛吴松浪。寒潮涨。石鱼酒舫。:乘船在江湖里航行,风浪很大,更泛舟于吴松的江浪之上。

漫叟知何向:我这个人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赏析】

“秋入阑干,亭亭波面虹千丈。”这是词的开头两句。“秋入阑干”,写景之笔,是说秋天已经到了深秋,天气渐转寒冷,而人则因秋风而感到萧瑟、凄凉。“亭亭”,形容波纹荡漾的样子。“波面”二字,写出了秋水澄澈见底的特点。“虹千丈”,用夸张的写法写水面上的倒影,以突出水波荡漾的景象。

“一声渔唱,画个三高样。”这两句写渔人的歌声和捕鱼的动作。“画个三高样”,即画了一个“三点水”样的图形。这一句既写出了渔人捕鱼动作的熟练技巧,也表现了渔人的豪迈精神。“一声渔唱”句中还隐含着一种对渔民生活的羡慕之意。

“江上风波,更泛吴松浪。”下片开始。“江上风波”,写词人乘船行至吴松江上,正值风大浪急。“更泛吴松浪”,说明此处的波浪更加汹涌澎湃。“寒潮涨”,是写时令已是冬至以后,江水上涨。“石鱼酒舫”,是说词人正在乘舟游览。

“漫叟知何向?”是词人的收尾之语,也是词人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慨叹:“漫叟”即“漫郎”,词人自谦地称自己为“漫郎”。“漫叟”,本意指随意游荡的人,这里用作自称。“知何向”,就是不知往何处去。

【译文】

秋气已深,秋水清澈如镜,水中倒映出彩虹般的美丽景色。

一声悠扬的渔歌响起。

江面惊涛骇浪,更泛舟于吴松江上的波涛之中。

石鱼酒舫,漫郎不知所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