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伏才末,月明秋又中。
蛩多喧向夕,蝉寂罢吟风。
留滞周南事,苍茫阮籍穷。
寄书无厚禄,犹喜见诗工。
诗句释义
1 次韵郑季奕见寄二首其一 - 这是一首由诗人收到郑季奕的诗后所做的回应。
- 暑退伏才末 - “暑”指夏天,“伏才”可能指的是隐士或隐居的人的才华未得发挥。整句意在表达随着夏日结束,自己(指诗人)的才华也未得到充分的展示。
- 月明秋又中 - “月明”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月光,“秋又中”可能是指秋天的到来。此句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欣赏和季节变换的感慨。
- 蛩多喧向夕,蝉寂罢吟风 - “蛩”即蟋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这句话描绘了夜晚多种昆虫的活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寂静。
- 留滞周南事,苍茫阮籍穷 - “留滞”、“周南”可能指居住的地方,“阮籍穷”则可能是形容生活状态或心情的贫苦或困顿。整句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或现状的无奈感受。
- 寄书无厚禄,犹喜见诗工 - 这句表达了虽然物质上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但因为能与朋友分享诗歌而感到满足和幸福。
译文
随着夏天的结束,我未能展现自己的才华。明月照亮了秋天的天空,夜晚的蟋蟀声让人心烦。我被束缚在这周南之地,心中满是迷茫和穷困。尽管没有丰厚的收入,我还是很高兴能与你交流诗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自身的才华未得展现与自然界的宁静美好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既感叹时间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如夏日结束、秋天的来临),也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无奈(如“留滞周南事,苍茫阮籍穷”)。然而,即便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依然珍视与朋友的交流(“寄书无厚禄,犹喜见诗工”),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交流的重视远胜于物质收获的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