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舟越淮楚,更作三吴游。
尚馀魂梦怖,敢动乡邦愁。
湖山自清绝,鉴中螺髻浮。
况复得夫子,一笑忘幽忧。
时时作清言,中有湖山秋。
却念无家客,坎止而乘流。
何当与俱归,岁晚邻一丘。
和郑有功游西湖二首 其一
放舟越淮楚,更作三吴游。
尚馀魂梦怖,敢动乡邦愁。
湖山自清绝,鉴中螺髻浮。
况复得夫子,一笑忘幽忧。
译文:
乘船渡过淮河、楚地,我又游览了三吴地区。
心中还存着对故乡的忧虑,不敢动摇。
湖光山色清美无比,水中倒映着山峰如同螺髻。
何况还有您这样的知己,让我忘却了心中的忧愁。
时时与我谈论清雅之言,其中充满了山水之美。
只是想到自己无家可归,只能随流而生活。
何时能与你一起回到家乡,到那时我们一起居住在一丘之中。
注释:
放舟:泛舟
越:越过。
淮楚:泛指淮河以南及楚地,即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北一带。
三吴:古称吴、越、闽、会稽等地为三吴,今指浙江省一带。
魂梦怖(bù):魂灵不安。
乡邦:故乡。
清绝:清丽高远。
鉴:镜子。
螺髻(jué):山峰像海螺的发髻。
况复:何况还有。
夫子:尊称对方。
坎止:停止。
坎:停止。一说“坎”指坎坷不平的道路。
邻:靠近,接近。
一丘:一个土山或土丘,这里比喻隐居之所。
赏析:
《和郑有功游西湖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两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游历西湖的所见所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朋友深厚友谊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感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