楩楠非给燎,鱮鲂必施罛。

【注释】楩楠:一种珍贵的木材。给燎:用火焚烧。鱮鲂(fáng):一种鱼,这里泛指鱼肉。施罛(wěi huī):用网捕鱼。

【赏析】此诗为《小雅·伐木》的第二首。全诗以伐木者的口吻抒发了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以及因功高而遭嫉妒的不平之感。

开头二句,言“楩楠”,非其人所能砍伐;言“鱮鲂”,必其人所用之网罗所捕获。这是从劳动本身来说的。“非”和“必”二字,是诗人在赞美劳动。

三、四两句,言伐木者之所以能砍伐楩楠,捕捞鱮鲂,是因为自己勤劳刻苦。“非”字是说“因为”。“燎”即燔(烧),用火焚毁。“施罛”即用网捕,“罛”是渔具,用竹篾编成,形似菱叶。“施罛”与上句“非”字,都是诗人自谦之词,表明他并不是靠别人给他力量才去砍伐木材、捕捞鱼类。

五、六两句,言伐木者之所以能砍伐楩楠,捕捞鱮鲂,不是因为他有本领,而是由于他的辛勤劳动。这是从劳动结果来说的。“施”、“施”二字是说“是因为”。诗人通过伐木者的陈述,表达了一个意思:正因为自己的辛勤劳动,所以才会有丰硕的收获;如果没有劳动,就得不到这样的果实。这是劳动者对于劳动成果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最后两句,言虽然有如此丰富的收获,但是,如果因为功劳太大而招来忌妒,那么,就会遭到别人的嫉恨,甚至被杀害。这也是诗人对于劳动成果可能招致的嫉妒的一种担忧。这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这首诗表现了劳动者对于劳动成果的热爱之情,对于由于劳动成果巨大而可能招致的嫉恨的担忧,同时也表现了劳动者对于社会的某种现实问题的关心。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含义深刻,寓意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