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拂渔蓬出泾来。
【注释】泾:水名,源出今陕西泾川县北。泾水在泾川县南流入渭水。
渔家小篷船驶向泾水边来。“渔家”指打鱼的人家。蓬,是船上用的竹制或草制的顶篷,用以遮阳挡雨。这句的意思是说,那渔家的小篷船从江中驶了出来。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江上渔人驾着小篷船出江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江水,但从“泾”字可以看出江流湍急,而小篷船却能出江,说明江水不深。这两句写景十分生动、形象,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动态美的境界中去。
扫拂渔蓬出泾来。
【注释】泾:水名,源出今陕西泾川县北。泾水在泾川县南流入渭水。
渔家小篷船驶向泾水边来。“渔家”指打鱼的人家。蓬,是船上用的竹制或草制的顶篷,用以遮阳挡雨。这句的意思是说,那渔家的小篷船从江中驶了出来。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江上渔人驾着小篷船出江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江水,但从“泾”字可以看出江流湍急,而小篷船却能出江,说明江水不深。这两句写景十分生动、形象,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动态美的境界中去。
“唯有梅花报春早”是一句诗,出自南宋诗人章得象的作品《除夜》。这句诗表达了在冬日里,梅花率先绽放,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下面将逐一分析这首诗的每个字词: 1. 唯:副词,表示只有、仅仅,用于强调梅花的独特性。 2. 有:动词,存在的意思,表示梅花的存在。 3. 梅:名词,即梅花,这是诗句中提到的主要植物。 4. 报:动词,传达、报告的意思,此处表示梅花传递春天的信息。 5. 春:名词
【注释】 支:托;荐:垫子。琴荐,即琴枕。桐阴:指梧桐树的阴影。蟹螯:蟹腿。 【译文】 春天,我坐在波光潋滟的池上弹奏琴音;秋天,我在梧桐树荫下用蟹腿佐酒。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退居山中时所作。“支琴荐”,是说诗人把琴放在琴枕上弹拨,以寄托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秋月桐阴把蟹螯”,是说诗人一边品着酒,一边欣赏着秋天的月色,在梧桐树的影里,一边吃着蟹爪。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句原文: 独坐涧边听水落, 却来洞口看云生。 注释解析: 1. 独坐涧边听水落,指的是诗人独自坐在山涧边,静静地聆听着水流的声音,观察着水面的波动。涧边,指的是山谷中的溪流或河流旁的石壁。水落,意味着水位下降,水声显得更加清晰。 2. 却来洞口看云生。这里的“却”字表达了一个转折,意思是之前是在静观流水,现在则是转向观察山间的云雾。洞口,通常指山间或洞穴的入口。看云生
【注释】 飞栋新成:飞檐的高楼刚刚建成。会稽山脚:在绍兴市,是会稽郡的辖境。 蘸碧:水波映着青天的颜色。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新建的一座飞檐高阁,它坐落在会稽山脚下、鉴湖水边的美景。 “飞栋新成”,指新建的高楼已建成,高耸入云;“蘸碧轩”,即“飞檐”之“蘸”和“碧轩”(即高楼之顶)之“飞”,都是形容其建筑特点,飞檐直上,与湛蓝天空相接,令人联想到杜甫《望岳》中对泰山巍峨峻拔的描写
【注释】 藩:封地,这里指地方官署。讼铃:诉讼时用的大铃,比喻官司的喧嚣和烦扰。觉:觉得。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县太爷在审理案件时的苦恼心情。“其八”是第八首,从诗题来看,应是一首咏物诗,即借对诉讼铃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因讼铃而烦恼的心情。 开头两句写诉讼铃的声名。古代的县衙门前常有大铃,用以警示过往行人,禁止乱喊乱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只听说诉讼铃的名声
【注释】楩楠:一种珍贵的木材。给燎:用火焚烧。鱮鲂(fáng):一种鱼,这里泛指鱼肉。施罛(wěi huī):用网捕鱼。 【赏析】此诗为《小雅·伐木》的第二首。全诗以伐木者的口吻抒发了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以及因功高而遭嫉妒的不平之感。 开头二句,言“楩楠”,非其人所能砍伐;言“鱮鲂”,必其人所用之网罗所捕获。这是从劳动本身来说的。“非”和“必”二字,是诗人在赞美劳动。 三、四两句
【注释】 “岁贵”句:年景富裕,物价腾贵。波然:浮涨的样子,形容物价上涨之迅速。素:指蔬菜,喻指粮食。时珍:指蟹,这里泛指各种水产和山珍。箱:装物用的箱子。 【译文】 物价飞涨,蔬菜、水产品都贵了,连鱼虾螃蟹之类都有了箱子装着出售。 【赏析】 此诗描写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物价的飞涨。诗人抓住“岁贵”这个关键字,从蔬菜、水产品、鱼虾蟹等几个方面来描绘物价飞涨的状况
【注释】 身:我;闲:无事;婚嫁毕:完婚、结了婚;秋老:秋天来临;蟹螯:蟹的脚。 译文: 我闲适自在,完婚结了婚; 到了秋深蟹肥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自己闲适自得的生活。诗人以“其十二”为题,意在表明自己无官一身轻,无所事事,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必拘泥于世俗的礼法,更不须为了功名利禄而劳心费神。此诗虽只是寥寥二十字,却道出了诗人对这种悠闲自得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注释】 剑水:指剑溪,在今四川峨眉山。清凉梦笔山:相传晋代僧人慧远曾在山上建寺修行,人称梦笔山。戟衣:指武士的服饰,这里比喻朝廷重臣。启:开启、打开。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剑水清凉梦笔山”,点明剑溪之水清凉,梦中所到之处为梦笔山,是说诗人曾梦见自己游历了名山胜地,并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文。次句“戟衣照日启重关”,描绘了诗人身穿戎装威武的样子,以及他为国家分忧解难,勇往直前的气概
注释与赏析: 【其三】纤纶,细丝绳。鱼罗,捕鸟的网。尾,指细丝绳的尾部,即网眼。鸣镞(zú)雉,指被射中而发出的箭矢声。摧班,指因受惊吓而飞逃。 译文: 细绳轻挽鱼网尾,箭矢一发就使雉鸡惊飞逃。 解析: 此诗描写了一次捕鱼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到了捕鱼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纤纶鱼罗尾"形容的是捕鱼者使用细长的鱼网进行捕鱼的情景,"鸣镞雉摧班"则描绘了在渔网上捕获猎物后
【注释】:杜塘,即杜若。占湖光:占据着湖面风光。 【赏析】:诗中“结茅”指筑屋,“结茅深稳”意即所筑的草屋坚固稳固,“占湖光”则是指草屋占据了湖面的风光,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注释与赏析: 【其三】纤纶,细丝绳。鱼罗,捕鸟的网。尾,指细丝绳的尾部,即网眼。鸣镞(zú)雉,指被射中而发出的箭矢声。摧班,指因受惊吓而飞逃。 译文: 细绳轻挽鱼网尾,箭矢一发就使雉鸡惊飞逃。 解析: 此诗描写了一次捕鱼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到了捕鱼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纤纶鱼罗尾"形容的是捕鱼者使用细长的鱼网进行捕鱼的情景,"鸣镞雉摧班"则描绘了在渔网上捕获猎物后
【注释】楩楠:一种珍贵的木材。给燎:用火焚烧。鱮鲂(fáng):一种鱼,这里泛指鱼肉。施罛(wěi huī):用网捕鱼。 【赏析】此诗为《小雅·伐木》的第二首。全诗以伐木者的口吻抒发了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以及因功高而遭嫉妒的不平之感。 开头二句,言“楩楠”,非其人所能砍伐;言“鱮鲂”,必其人所用之网罗所捕获。这是从劳动本身来说的。“非”和“必”二字,是诗人在赞美劳动。 三、四两句
诗句原文: 独坐涧边听水落, 却来洞口看云生。 注释解析: 1. 独坐涧边听水落,指的是诗人独自坐在山涧边,静静地聆听着水流的声音,观察着水面的波动。涧边,指的是山谷中的溪流或河流旁的石壁。水落,意味着水位下降,水声显得更加清晰。 2. 却来洞口看云生。这里的“却”字表达了一个转折,意思是之前是在静观流水,现在则是转向观察山间的云雾。洞口,通常指山间或洞穴的入口。看云生
【注释】 飞栋新成:飞檐的高楼刚刚建成。会稽山脚:在绍兴市,是会稽郡的辖境。 蘸碧:水波映着青天的颜色。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新建的一座飞檐高阁,它坐落在会稽山脚下、鉴湖水边的美景。 “飞栋新成”,指新建的高楼已建成,高耸入云;“蘸碧轩”,即“飞檐”之“蘸”和“碧轩”(即高楼之顶)之“飞”,都是形容其建筑特点,飞檐直上,与湛蓝天空相接,令人联想到杜甫《望岳》中对泰山巍峨峻拔的描写
【注释】 藩:封地,这里指地方官署。讼铃:诉讼时用的大铃,比喻官司的喧嚣和烦扰。觉:觉得。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县太爷在审理案件时的苦恼心情。“其八”是第八首,从诗题来看,应是一首咏物诗,即借对诉讼铃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因讼铃而烦恼的心情。 开头两句写诉讼铃的声名。古代的县衙门前常有大铃,用以警示过往行人,禁止乱喊乱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只听说诉讼铃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