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耕早布,节物如流春色暮。
金房土瘠无稻田,布耕播种种何处。
一春焦涸旱无雨,麦穗藏头犹未吐。
麦穗不吐人不忧,粟田再种秋可收。
只愁夏料欠输纳,悍吏坐门官不休。
【注释】
早耕早布:早春耕种,早春播种。
节物如流春色暮:节令物候如同流水一样流逝,春天的景色到了傍晚就结束了。
金房土瘠无稻田:在金房子的地方土地贫瘠不产水稻。
粟田再种秋可收:秋天可以收获粟(即小米)的田地。
只愁夏料欠输纳:担心夏天的粮食没有交纳。
“悍吏坐门”一句中“坐”通“座”,“官不休”指官员不下堂办公。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农事的繁忙,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并表达了对官府苛捐杂税的不满。
首句“早耕早布,节物如流春色暮”,写农人早起劳作的景象。“节物”二字,点明时序,也表明农事之忙。“如流春色暮”,说明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而农人们还在忙碌地耕作播种。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它既反映了农人的辛勤劳动,又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第二句“金房土瘠无稻田”,写农民的土地贫瘠。“金房”是地名,可能是指某地的农田。“土瘠”说明土地贫瘠,无法种植水稻。这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强调了农民的艰难处境。
第三句“一春焦涸旱无雨”,写农民遭受干旱之苦。“焦涸”形容干旱之极,土地龟裂,水源干枯。“旱无雨”说明连天久旱,没有任何降雨。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农民遭受的自然灾害。
第四句“麦穗藏头犹未吐”,写农民辛苦劳作却收成甚微。“麦穗”指的是成熟的小麦,“藏头”是指尚未成熟。“犹未吐”说明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但最终收获的庄稼还是少得可怜。这一句表达了农民的无奈和辛酸。
第五句“麦穗不吐人不忧”,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出作者对农民丰收的期望。“不忧”表示尽管收成不多,但农民们仍然心安理得,因为即使没有丰收,他们也已经尽力而为。这一句既体现了农民的乐观精神,又反映了社会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
第六句“粟田再种秋可收”,写农民为了生计再次种植粟田。“粟田”指的是以粟为主要粮食的田地,“重种”意味着再次播种。这一句表达了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多次尝试耕种的决心和勇气。
第七句“只愁夏料欠输纳”,反映的是农民因交不起夏租而被官吏追逼的情景。“夏料”指的是夏天的赋税或费用,“欠输纳”是指未能按时缴纳。这一句揭示了农民面临的经济困境以及官府对其征收的苛捐杂税。
最后两句“悍吏坐门官不休”,描述了官府官员不顾农民的实际困难,依然强行征派赋役的场景。“悍吏”指的是态度恶劣、手段粗暴的官吏,“坐门”是指坐在衙门门口办公,不肯离开。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官府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