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北屯兵盛,渔阳突骑精。
弃捐看异域,感激问苍生。
尚识榆关路,仍存汉郡名。
可怜成反拒,未见请横行。
先帝曾亲伐,斯人昔徯征。
大功危一跌,遗恨似平城。
往者干戈役,因之玉帛盟。
权宜缓中国,苟且就升平。
名号于今错,恩威自此轻。
奈何卑圣主,岂不负宗祊。
事有违经合,功难与浴评。
复雠宜百世,刷耻望诸卿。
封畛唐虞旧,氛祲渤碣清。
遗黎出涂炭,故老见簪缨。
寒谷青阳及,幽都日月明。
此怀如万一,高揖谢纵横。
诗句解析及赏析:
- 代北屯兵盛,渔阳突骑精。 - 描述边疆军队的强大,渔阳突骑的精良装备。
- 注释:渔阳,指东汉末年曹操在北方设立的渔阳郡,是军事重镇。突骑,即骑兵中的精锐部队。
- 弃捐看异域,感激问苍生。 - 表达了对战争牺牲者的同情和对民众的关怀。
- 注释:弃捐,放弃、抛弃。异域,指边远或敌对地区。苍生,泛指百姓。
- 尚识榆关路,仍存汉郡名。 - 虽然战事激烈,但仍有地方保留着古时的地名和文化。
- 注释:榆关,古关隘名,位于今河北山海关附近,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汉郡,指汉朝时期的郡。
- 可怜成反拒,未见请横行。 - 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遗憾和对未来和平的渴望。
- 注释:反拒,指被打败后的抵抗。请横行,意为请求继续进行战斗。
- 先帝曾亲伐,斯人昔徯征。 - 回忆了历史上的先帝亲自出征的情景,以及那些为国家征战的人。
- 注释:先帝,指古代的皇帝。徯征,准备出征。
- 大功危一跌,遗恨似平城。 - 强调了战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遗憾。
- 注释:平城,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因战争导致的国家动荡或损失。
- 往者干戈役,因之玉帛盟。 - 战争带来破坏,但有时也能促成和平。
- 注释:干戈,指战争。玉帛盟,指用玉帛交换的和平协议。
- 权宜缓中国,苟且就升平。 - 表达了一种现实主义的和平观,认为在短期内通过妥协实现和平比长期的战争更为可取。
- 注释:权宜,临时之计。缓中国,延缓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苟且,勉强,暂时。升平,和平。
- 名号于今错,恩威自此轻。 - 暗示了战争结束后,人们对于“名号”和“恩威”的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 注释:名号,指名誉和称号。恩威,指对待民众的态度和方法。
- 奈何卑圣主,岂不负宗祊。 - 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担忧,担心他们无法完成历史使命或辜负人民的期望。
- 注释:奈何,为何。卑圣主,对统治者的贬低或质疑。宗祊,指祭祀用的祭品或土地,此处比喻人民和国家的基业。
- 事有违经合,功难与浴评。 - 讨论了战争中的一些做法是否与常理相符,以及这些行为难以被客观评价。
- 注释:违经合,与常理不符的做法。浴评,广泛而公正的评价。
- 复雠宜百世,刷耻望诸卿。 - 表达了一种希望后代能够报仇雪耻的愿望,同时也希望其他官员能够共同推动这种愿望的实现。
- 注释:复雠,报仇。刷耻,洗刷耻辱。诸卿,指其他的官员或士人。
- 封畛唐虞旧,氛祲渤碣清。 - 描述了一个和谐安定的时代景象,与过去的唐虞时代相比。
- 注释:封畛,指界限清晰的封地。唐虞,古代传说中的两个理想化的时代名称。渤碣,指渤海和碣石山。
- 遗黎出涂炭,故老见簪缨。 - 反映了战后重建过程中的痛苦和希望并存的情况。
- 注释:遗黎,幸存下来的平民百姓。涂炭,形容生活困苦或灾难。故老,过去经历过战事的老人。簪缨,古代官员的装束。
- 寒谷青阳及,幽都日月明。 - 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希望的存在。
- 注释:寒谷,指寒冷的地方。青阳及,形容阳光温暖照射大地。幽都,指阴暗或不明亮的地方。日月明,表示光明重现。
- 此怀如万一,高揖谢纵横。 - 表达了作者的豁达胸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 注释:此怀,这里的情怀或期望。如万一,表示可能性很大或有很大的机会。高揖谢纵横,表示以高傲的姿态面对世事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