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乘积雨,大水出平原。
无复金堤固,空惊漏泽翻。
蛟龙移窟宅,鱼鳖害黎元。
直想昆崙折,兼疑渤澥浑。
三山屡漂荡,百谷互并吞。
大惧彝伦斁,谁能谒帝阍。

【注释】

闻:听到。九河:指黄河的九条支流。乘(chén):聚集。金堤固:坚固的堤防。漏泽:指泛滥成灾的土地。蛟龙移窟宅:水患使蛟龙搬家,比喻水患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鱼鳖害黎元:水患使得鱼鳖危害百姓。昆崙折:昆仑山折断。渤澥(bó xiè):古代传说中的渤海。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百谷并吞:各种谷物都被淹没。彝伦斁(yì lún yì):败坏了人伦。谒(yè):拜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至天宝十五载(756)年间任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当时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起兵叛乱,唐玄宗仓皇西逃,诗人因扈从而到成都。这时期,杜甫目睹中原沦陷,生灵涂炭,心中十分痛苦。《闻德州河决》即作于此时。

首联点题。“闻”字领起,“闻”者是听,“德州”是当时所治之地。诗人先写听到的消息。“九河乘积雨”,是说九河之水因连日降雨而暴涨,积聚成灾。“大水出平原”,“大水”是指河水,由于连日大雨而暴发成灾,“出平原”则说明水势很大。“无复金堤固”,意思是说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筑好堤坝以抵御洪水了。“空惊漏泽翻”,意思是说人们惊慌失措,害怕泛滥成灾的土地会翻转过来,把房屋、庄稼都淹没掉。“漏泽”就是被水淹没的地方。“蛟龙移窟宅”,这是说水害使得水中蛟龙不得不迁移它的住所。“鱼鳖害黎元”,意思是说水患使得鱼鳖也受到了灾害,百姓们受到危害。“直想昆崙折,兼疑渤澥浑”,意思是说诗人直想到昆仑山都被冲断,同时怀疑渤海也被冲浑了。“三山屡漂荡”,意思是说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多次被水漂走。“百谷互并吞”,意思是说各种谷物都被淹掉了。这六句写水患之严重。“大惧彝伦斁(yì lún yì),谁能谒帝阍(guān)”。意思是说天下大乱,人们害怕人伦败坏,不知道谁可以去向皇帝报告。“谒帝阍”是去向皇帝报告的意思。

此诗前四句写黄河水患之严重,后五句写百姓惊恐不安,不知如何应对。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而沉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