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舆播清淑,何代不毓才。
森森万壑松,盍厚拱把培。
蒙养正性存,临教大义开。
嗟哉古道息,习气少已乖。
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
户庭且得色,斯文何望哉。

【注释】

  1.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这是作者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4)春,应中书左丞王文统之请所作的《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崇尚古道,反对科举制度的态度。
  2. 扶舆播清淑:指大地孕育出纯洁美好的品德。
  3. 何代不毓才:无论哪个朝代,都有人才出现。
  4. 森森万壑松:形容山中的松树郁郁葱葱,高大挺拔。
  5. 盍厚拱把培:何不多加培育。厚、多。
  6. 蒙养正性存:通过培养来保持纯正的品性。
  7. 临教大义开:面对教育时要开阔胸怀,理解大义。
  8. 习气少已乖:已经养成的习惯已经背离了大道。
  9. 区区黄册子:指科举考试的答卷。
  10. 斯文何望哉:对于文化传承有何指望呢?
    【赏析】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七》是作者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4)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崇尚古道,反对科举制度的态度。全诗以咏叹的语气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理想的憧憬。

首联“扶舆播清淑,何代不毓才”,意为大地孕育出纯洁美好的品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地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喻了作者自己的理想追求。

颔联“森森万壑松,盍厚拱把培”,意为山中的松树郁郁葱葱,应该多加培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才培养的期盼。

颈联“蒙养正性存,临教大义开”,意为通过培养来保持纯正的品性,面对教育时要开阔胸怀,理解大义。这里的“蒙养”和“临教”分别指的是儿童时期的教育和成人时期的教育。

尾联“嗟哉古道息,习气少已乖”,意为可惜古代的道德沦丧,习惯已与大道相悖。这里的“古道”指的是古代的高尚道德,而“习气”则是指人的习惯和习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