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不可无水,有水必有竹。
彼美槃涧阿,碧鲜映澄绿。
漱石戛鸣球,拂云森立玉。
苟得一以清,而况二吾足。
上人要心契,毋但悦其目。
物我趣不侔,亦恐难医俗。
【解析】
“为僧赋竹泉诗”,这是一首题咏竹林的诗。题目交代了作者的身份,诗人是僧人。首句“竹不可无水,有水必有竹”是说竹子离不开水,有了水就有竹子。这两句是说竹子和水的关系,是写景。
“彼美磐涧阿,碧鲜映澄绿”意思是:那美丽的磐涧边,碧绿的色彩映照着清澈的绿色。“磐涧”是指盘曲的水边,“碧鲜”“澄绿”都是形容水的颜色。这二句是写磐涧边的竹林美景。
“漱石戛鸣球,拂云森立玉”意思是:在磐涧边洗刷石头时,发出的声音犹如击球一般清脆;拂过山间,如同玉树临风,显得非常清秀。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磐涧边的竹林之美。
“苟得一以清,而况二吾足”的意思是:如果只得到一片清泉,那已经很满足了。而得到两片清泉就更足够了。这里的“清”指泉水的清澈。这一句是说泉水之珍贵。
“上人要心契”是说和尚要与泉水心灵相通。这里的“上人”是泛指和尚。
最后两句“物我趣不侔,亦恐难医俗”是说人和自然的情趣不同,恐怕难以改变世俗的风气。这两句是说人不能和自然的情趣相同,否则就会很难改变世俗的风气。
【答案】
译文:竹子不可没有水,有了水就有竹子。那美好的磐涧边,碧绿的色彩映照着清澈的绿色。洗刷石头时,发出的声音犹如击球一般清脆;拂过山间,如同玉树临风,显得非常清秀。和尚要与泉水心灵相通,不要只顾悦目而已。人和自然情趣不同,恐怕难以改变世俗的风气。赏析:全诗通过赞美泉水的清澈来赞美磐涧边的竹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