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楣玉几翠云裘,那识春风半点愁。
麋鹿也疑知正色,不应还上此台游。

“金楣玉几翠云裘,那识春风半点愁”,这四句诗描绘了一位人物在姑苏台上的所见所感。姑苏台,又名姑胥台,位于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春天,花儿盛开;秋天,大雁飞来;长风多次吹过。看不到台上的人,台下只有月光徘徊,一棵梧桐树上长出了绿色的苔藓。下面将逐一分析诗句:

  1. 金门玉堂与翠云裘:这里的“金门”、“玉堂”和“翠云裘”都象征着高贵和奢华。金门通常指的是皇宫的门,而玉堂则是指宫殿中的内室或办公场所。翠云裘是古代的一种高级丝绸衣物,常用来形容贵重和华美。

  2. 对春风的无知忧愁:诗人用“春风”象征生命的活力和美好,但在这里却表现出一种无知的冷漠。春风虽然能带来温暖和生机,但也可能唤醒人心中深藏的愁绪。这里的“那识”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之美与人的内心情感之间矛盾的深刻感受。

  3. 麋鹿也似知正色:麋鹿通常被看作是温顺和善良的动物,这里用来比喻那些看似正直、善良之人,他们可能内心有着不为人知的忧愁。麋鹿的这种表现,暗示了人性的另一面,即外表的和谐掩盖不住内心的复杂。

  4. 不应还上此台游: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表面上似乎过着优雅生活但实际上却隐藏着深深忧虑的人的批判。这里的“不应”意味着这些人的行为与他们的身份不符,他们的表面风光并不能掩盖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脆弱,以及人们在繁华背后可能隐藏的痛苦和挣扎。通过对“金门玉堂与翠云裘”等象征物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画面中,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哀愁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