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论人是与人非,会得观心过亦微。
泛滥此生长似旅,天寒日暮是谁归。
【注释】
①起潜观心:即观心法。起潜,禅宗六祖惠能的弟子神会,因受武则天宠遇,号“起”。神会著《起信论》,其意与慧能所说相似。神会认为,一切诸法本无自性,皆由缘生。
②四绝词旨俱胜:指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深广,词句优美,意境高超。
③仍用非字:犹言“用‘非’字”。这是对神会观点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
【赏析】
此诗是酬答神会的一首诗。神会著有《起信论》,主张一切法无自性,都是由于众生妄想而形成的,故名《起信论》。神会以佛教禅学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在佛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神会的这种见解,被当时人称为“异端”,但他认为“非”字正是理解佛经的钥匙。所以,他写了这首《起潜观心四绝词》,来阐述这种观点。作者也接受了这一思想。
首联“休论人是与人非,会得观心过亦微”。“休论人是与人非”,是说不要纠缠于是非问题,因为是非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会得观心过亦微”,意思是说如果能够观察自己的内心,那么即使是错误也是微乎其微的。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宽容、豁达的心态,认为人生在世,不必过于计较得失,只要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就能够超越一切,达到心灵的自由。
颔联“泛滥此生长似旅,天寒日暮是谁归。”“泛滥此生”,意味着人的生命像江河一样,不断地流动着。“天寒日暮”,“谁归”二字,则是在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艰辛。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颈联“泛滥此生于似旅,天寒日暮是谁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江河,不停地向前流淌;天寒日暮,不知道是谁在归家。这里的“归”字,既指归家,也暗指生命的终结。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尾联“天寒日暮是谁归?”这句诗,既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归宿的思考。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天寒日暮的时候,是谁在回家呢?这个问题既富有哲理,又充满了诗意。它让人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命运,以及自己的人生归宿。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也体现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