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雷动开风云,内前尽给羽林军。
圣人神武授方略,斩将搴旗各骏奔。
王师所过如时雨,洗濯焦枯向荆楚。
重宣德意吊遗黎,素服军前释俘虏。
全家到阙拜上恩,诏书为筑先臣墓。
【译文】
天门山雷声滚滚,风云激荡,内前都给了羽林军。圣人神武授予了方略,斩将搴旗,各奔东西。王师所过如时雨,洗濯焦枯向荆楚。重宣德意吊遗黎,素服军前释俘虏。全家到阙拜上恩,诏书为筑先臣墓。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年号至德。诗人杜甫从长安来到灵武,被任命为左拾遗,写下了这首送行诗。全诗八句,每一句都是对送别友人的劝勉与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首联“天门雷动开风云,内前尽给羽林军。”写天门山雷声震动,云开雾散,天地间一片大好形势,于是把天下的军队全部交给了羽林军。这里用“天门雷动”来形容当时的战争形势。天门山位于今安徽芜湖市西北长江两岸,是长江中游南岸著名的险关要隘。据《一统志》记载:“天门山,在县北三十里,一名天柱山,有天门道。”天门道,就是由天门山两侧峭壁间的栈道而得名,因两崖对峙,形如门户而得名。此联以雷动、风云之势,写出了当时战事的紧张和危急,也暗含着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颔联“圣人神武授方略,斩将搴旗各骏奔。”写皇帝英明神武,授予了方略,将士们英勇奋战,各自奋勇争先。这里用“圣人神武”来形容皇帝英明神武,善于用人。“斩将搴旗”则形容将士们勇猛果敢,士气高昂,各自奋勇争先。这一联是对送别友人的勉励和祝愿,希望他们在战斗中能够勇往直前,取得胜利。
颈联“王师所过如时雨,洗濯焦枯向荆楚。”写军队所过之处,如同及时雨一般滋润万物,使焦枯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这里用“及时雨”来形容军队带来的恩惠,既指自然界的雨水滋养万物,也比喻军队带来了和平与安宁;“荆楚”,即荆州和楚地,泛指江南地区。这两句是对送别友人的深情祝愿,希望他们在战场上英勇善战,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
尾联“重宣德意吊遗黎,素服军前释俘虏。”写皇帝再次表达了对百姓的关怀之意,并亲自到军前安抚被俘的百姓。这里用“重宣德意”来形容皇帝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素服”,即白色的衣服,表示丧事或哀悼之情。这两句是对送别友人的慰问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深关切。
这首诗通过描述战争的情景和表达对士兵的鼓励和祝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充满了激昂的气势和豪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