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流六月翻黄沙,小舟兀浪如乘槎。
赤日下照烘朝霞,腹鸣肩举气喘呀。
乱眠仆夫股相加,柁楼晨饭羹黄茄。
时时矫首望土岸,木末殷转江州车。
渴逢石泉不得汲,椎鼓催发无停檛。
问君何为趣还家,答云五载居京华。
夜窗读书眼生花,每食不饱潜咨嗟。
母发半白弟髻丫,有妹久阙躬丝麻。
寄书细字如昏鸦,问胡眷恋归期赊。
来时书笈手自拿,今归上堂两脚靴。
寿觞要及开霜瓜,子志如此良可嘉。
劝子博学如横罝,麋麟兔鹿尽所遮。
或典而法浮而葩,要归于正谨去邪。
行如种植慎萌芽,念当务实勿求夸。
我行买犊耕三巴,伫子佳誉来天涯。

【注释】

①汴流:指汴河,即隋唐大运河。六月:夏天。翻黄沙:黄河水浑黄如沙。兀浪:摇荡。乘槎(chá):乘木筏渡河。②赤日:红太阳。烘朝霞:阳光照耀着早晨的云霞。腹鸣:肚子饿得咕噜作响。肩举:举起双肩。气喘呀:呼吸急促的样子。③乱眠:杂乱地睡。仆夫:随从的人。股相加:大腿压大腿,形容困倦之极。柁楼:船上瞭望用的桅杆上挂的旗帜。晨饭羹黄茄:早晨吃的是菜汤里放有黄茄子。④矫首:仰头。殷转:旋转。木末:树梢。江州车:指江边的船只。⑤渴:口渴。石泉:井泉水。汲(jí):打水。椎鼓:击鼓催促出发。无停檛(yǎn):不要停下鞭打马。⑥趣:快走。还家:回家。⑤五载:五年。居京华:居住在京城。⑦夜窗读书眼生花:晚上在灯下读书到天明,眼中发花,表示读书很多。眼生花,比喻读书入迷。每食不饱潜咨嗟(zījiē):每次吃饭都吃不饱,就暗自叹息。⑧母发半白:母亲的鬓发一半白了。弟髻丫:弟弟的头发梳成小辫子。⑨寄书:托信使送信。细字如昏鸦:信中的话像黄昏时乌鸦叫声一样难懂。胡眷恋归期赊:胡人依恋着回国的时间很晚。⑩来时:回来时。书笈(jí):书箱。手自拿:亲手拿着。今归上堂两脚靴(tuō):现在回到家里穿上了鞋。上堂:进厅堂。两脚靴:穿着两只鞋子。⑪寿觞(shāng):祝酒用的酒杯。要及:及时准备。开霜瓜:秋天收获的瓜果。⑫子志:你的意志,指你的决心或目标。⑬劝子:劝告他。博学:广泛地学习。横罝(jū):纵横交错的栅栏。麋(mí)麟(lín)兔(tù):麋鹿、麒麟和野兔。尽所遮:全都用来阻挡。⑭或典而法浮而葩:有时用它做典据来说明问题,有时又把它当作浮夸的东西。浮:浮夸。⑮要归于正谨去邪:最终要归于正直,谨慎地去追求邪恶的东西。⑯行:行为。种植:播种。慎萌芽:谨慎地保护事物的初生阶段。⑰念当务实勿求夸:应当注重实际,不要追求虚荣。⑱我行:我的旅行。买犊:买一头牛。耕三巴:在四川一带耕种土地。三巴:古时指巴蜀一带地区,这里借指蜀地,也泛指南方地区。⑲伫(zhù):等待。佳誉:美好的声誉。来天涯:远道而来的好名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的诗。前六句写诗人对友人倪巨济即将离开时的关切之情,后十二句写友人即将离去时的种种表现,全诗以“送”字为线索展开,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情致,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深厚的友情。

首联写汴河在六月里翻滚着黄色的浊波,小船在浪头上摇荡不定,就像乘着一只木筏,诗人站在船头,目送着友人远去。颔联写烈日照射着朝霞,诗人感到口干舌燥,不得不把肩膀耸起,使劲地喘气;仆人也因为劳累而躺下,舵楼里的人们正在吃早饭,桌上盛着菜汤,里面还有黄茄子。颈联写诗人看到自己的同伴们一个个都睡着了,只有舵楼上的人还在忙着收拾行李,准备上路。尾联写诗人听到有人告诉,说这位好友要急着回家,诗人便问这是为什么?回答说:“我已经在京城住了五年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这首诗的写作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全诗采用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鲜明,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