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丝化盐豉,槐叶资新面。
岂知苦竹萌,风味常独擅。
昔我居锦城,屡吃田家饭。
扶杖自入箐,煨此犊角茧。
后参鹤林禅,馈我桑门馔。
烝烝沸鼎中,乱下白玉片。
惟无他物乘,始觉真味现。
三年客东都,锦箨宁复见。
千金洛阳来,惟充大官膳。
前时过君食,欣逢故人面。
那知列仙臞,已杂蒯通隽。
吾宁饱甘肥,愤吒那忍咽。
请归谓主孟,厨人后当谏。
苦苣杂嘉蔬,沉香和甲煎。
柯亭既误椽,画障或遭练。
古来可叹事,千载寄明辨。
作诗吊箨龙,助子当食叹。

这首诗是蔡伯世的《答蔡伯世食笋诗》,全诗共8句,每句都是7个字。下面是逐句释义:

  • 第1句:“莼丝化盐豉,槐叶资新面。”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用莼菜的纤维制成的盐渍食品和用槐叶做的新面条。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两种不同的食物制作过程,一个是盐渍食品,另一个是新面条。通过这两个食物,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美食的思念之情。

  • 第2句:“岂知苦竹萌,风味常独擅。”

  •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对苦竹笋的赞美,认为它的味道独特,难以比拟。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苦竹笋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让人对它产生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独特味道的赞赏之情。

  • 第3句:“昔我居锦城,屡吃田家饭。”

  • 注释:这两句回忆了诗人过去在锦城的乡村生活,经常吃到农家自己制作的饭菜。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饭菜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朴实生活方式的向往。

  • 第4句:“扶杖自入箐,煨此犊角茧。”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亲自进入山林采摘竹子,然后煮制牛角茧的场景。

  • 赏析:这句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野生食材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 第5句:“后参鹤林禅,馈我桑门馔。”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后来去参加鹤林寺的佛教活动,享用僧侣们提供的斋食的场景。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参与宗教活动和品尝僧侣饮食的经历,展示了他的精神追求和对宗教文化的信仰。

  • 第6句:“烝烝沸鼎中,乱下白玉片。”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在沸腾的鼎中乱下白玉石片的过程。

  • 赏析:这里的“烝烝”形容水气蒸腾的样子,而“沸鼎中,乱下白玉片”则形象地描绘了烹饪过程的热闹场景和美味佳肴的诱人味道。

  • 第7句:“惟无他物乘,始觉真味现。”

  • 注释:这一句表达了只有没有其他物质掺杂的情况下,才能品尝到真正的美味。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食材本身的独特风味和纯净品质的重要性,以及在享受美食时应该保持的心态和态度。

  • 第8句:“三年客东都,锦箨宁复见。”

  • 注释:这几句描述了诗人在东都洛阳居住了三年,但是家乡的笋类美食却已经消失不见。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食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 第9句:“千金洛阳来,惟充大官膳。”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带着珍贵的礼物来到洛阳,只是为了给官员们做饭。

  • 赏析:这句诗展示了诗人为了表达尊敬和敬意而做出的牺牲和努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官员饮食的重视和文化传统。

  • 第10句:“前时过君食,欣逢故人面。”

  • 注释:这是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朋友共享美食的场景。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美好回忆。同时,也暗示了友情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 第11句:“那知列仙臞,已杂蒯通隽。”

  •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惊讶地发现一些仙人已经变得瘦弱,甚至变得像蒯通一样有才华。

  • 赏析: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仙人的变化和衰老,同时也暗示了世事无常、人生易老的感慨。

  • 第12句:“吾宁饱甘肥,愤吒那忍咽。”

  •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宁愿享受甘美的食物,也不会勉强自己咽下苦涩的东西的决心。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坚持自己原则和信念的精神风貌,即使面对诱惑和困难,也会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尊严。

  • 第13句:“请归谓主孟,厨人后当谏。”

  •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回到家乡,向主人提出改进的意见。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勇于担当的态度,愿意为家乡的改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厨师工作的重视和对于美食文化的追求。

  • 第14句:“苦苣杂嘉蔬,沉香和甲煎。”

  • 注释:这两句描写了苦瓜与其他蔬菜一起烹饪的情景。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苦瓜和其他蔬菜一起烹饪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细腻观察和对食材搭配的讲究。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食烹饪技艺的追求和创新精神。

  • 第15句:“柯亭既误椽,画障或遭练。”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柯亭(即厨房)的椽子被误砍断,画障(即壁画)可能遭到破败。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厨房中的混乱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家园遭受破坏的哀痛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家居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 第16句:“古来可叹事,千载寄明辨。”

  • 注释:这两句感叹自古以来有许多令人叹息的事,这些事千年以来仍然值得后人深思和分辨。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历史往事的回顾和思考,提醒人们要关注历史、珍视文化遗产,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和责任。

  • 第17句:“作诗吊箨龙,助子当食叹。”

  •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诗歌以哀悼竹子,并为即将到来的用餐时光发出感叹。

  • 赏析:这句诗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用餐时光的期待和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和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