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有善溉,山云忽为霖。
古来出世士,亦有利物心。
上人成都来,袈裟尘土侵。
两屦踏京国,一钵提丛林。
诸公握手旧,孰不低垂簪。
尚陋汤休诗,肯鼓庭兰琴。
独说众妙行,听者开烦襟。
我作五字偈,弥天识潮音。

注释:

野水有善溉,山云忽为霖。

古来出世士,亦有利物心。

上人成都来,袈裟尘土侵。

两屦踏京国,一钵提丛林。

诸公握手旧,孰不低垂簪。

尚陋汤休诗,肯鼓庭兰琴。

独说众妙行,听者开烦襟。

我作五字偈,弥天识潮音。

译文:
野水有善灌溉之能,山上的云雾忽然变成甘霖。
自古以来出家之人,也有着利人之心。
僧人从成都而来,袈裟上已沾满了尘土。
穿着破旧的鞋子踏遍京城,提着行囊进入山林。
各位高官与他们握手,哪个不是低头垂簪?
还认为汤休的诗很简陋,怎能击打庭院中的兰花、琴瑟?
只有他能够讲说佛法的奇妙境界,倾听者都会感到烦恼都消失了。
我自己也作了一首五言诗,能通达天地间潮音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禅诗。诗人在送别友人归乡的时候,以山水自然景象作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和期望。

首句“野水有善溉,山云忽为霖”,诗人以自然景观作喻,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野水善于灌溉,使万物生长;山云忽变霖雨,滋润大地。这里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愿其回归故乡后,能够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造福于民。

第二句“古来出世士,亦有利物心”,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自古以来,很多出世之人,也有着利物之心。这里的“利物”即利人之意。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像古代那些出世之士一样,心怀利物之心,为人们做出贡献。

接下来两句“上人成都来,袈裟尘土侵”,则是诗人对友人的直接称呼。上人是从成都来的僧人,袈裟已经沾满了尘土。这句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僧人的生活状态的担忧,担心他们的清苦生活会影响到修行。

接下来的几句“两屦踏京国,一钵提丛林”,则描绘了友人归乡后的情景。他穿着破旧的鞋子踏上京城的土地,提着行囊进入山林。这里的“京国”指的是京城,“丛林”则是指山林中的寺庙。诗人通过描绘友人归乡后的两种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诸公握手旧,孰不低垂簪”,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期望。他认为,各位高官与友人曾经有过交往,现在见到他必定会低头垂簪以示尊敬。这里的“垂簪”即低头垂首,表示敬意。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继续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最后两句“尚陋汤休诗,肯鼓庭兰琴”,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他认为友人虽然学识浅薄,但仍然愿意弹奏庭院中的兰花和琴瑟之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汤休”指的是唐代诗人汤休,诗人用此来比喻友人的性格特点;而“鼓庭兰琴”则是指弹奏庭院中的兰花和琴瑟之声。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独特的风格,让人们感受到他的才华和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归乡前后的各种场景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