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平生淡无欲,长物从来博山足。
斲石烧磁俱碌碌,削筒为之方绝俗。
净名居士眠胡床,梦馀竹斋春昼长。
不知柏子起烟缕,但觉细细风吹香。
竹炉
苏州平生淡无欲,长物从来博山足。
斲石烧磁俱碌碌,削筒为之方绝俗。
净名居士眠胡床,梦馀竹斋春昼长。
不知柏子起烟缕,但觉细细风吹香。
注释:
竹炉:指用竹子制作的火炉。
苏州:指南宋诗人苏轼曾居苏杭,称苏州为“吴中”。
平生:一生。
澹泊(dàn bó):恬静不慕荣利。
欲:欲望。
长物:多余的东西。
博山:博山炉,即香炉。《晋书·王献之传》载:“帝尝令献之持博山香炉。”后因以博山为香器代称。
斲(zhuó)石:凿石,即开凿石头。
烧磁:烧瓷器。
碌碌:形容声音杂乱,也比喻琐碎、平庸。
削筒:削木成筒,即制作木筒。
绝俗:超俗,超凡入圣。
净名居士:唐代僧人般若的弟子慧远,号庐山僧,世称“庐山慧远”,又号“净名居士”。
胡床:一种高脚轻便的小坐具,又称“交椅”、“交床”。
柏子:柏树籽或香柏籽。
烟缕:香烟缭绕如缕。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生活场景和作者对清高生活的追求。诗人在苏州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拥有足够多的宝物,其中也包括香炉之类的日用品。他使用凿石、烧瓷等手段制作出独特的竹筒,这些竹简既实用又具有审美价值。诗人在闲暇之余享受着竹制的胡床,沉浸在竹斋的春日午后。尽管外界环境充满了烟雾缭绕的香气,但他却能闻到淡淡的清香。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追求清高生活的精神风貌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