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秋月满,烟水冷萧萧。
战气悲千古,歌声散六朝。
萤飞宫草暗,霜白井桐凋。
竟日秦淮上,思贤莫可招。
金陵怀古
石城秋月满,烟水冷萧萧。
战气悲千古,歌声散六朝。
萤飞宫草暗,霜白井桐凋。
竟日秦淮上,思贤莫可招。
译文:
在金陵城的石头城上,当秋天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古城,映照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之上,显得如此清冷而萧瑟。
战场上的杀气弥漫着千年的历史沧桑,昔日的歌声也随着历史的车轮逐渐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萤火虫飞舞在宫殿的草丛中,夜色已深,井边桐树的叶子也已变得苍白枯黄,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
整日在秦淮河畔徘徊,心中充满对历史上贤人的怀念与向往,却无法找到他们的身影。
赏析:
这首《金陵怀古》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青丘子、耕夫等,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豪放、激昂、深沉为特点,被誉为“明代第一才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金陵城石头城上所见之景。诗中通过对秋天月亮、烟水、战气、歌声、萤火虫、井桐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凄美哀伤的画面。诗人用“战气”和“歌声”分别代表战争的惨烈和历史的痕迹,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人通过萤火虫、井桐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荒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诗的最后一句“竟日秦淮上,思贤莫可招”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无奈。他只能在秦淮河畔徘徊,怀念历史上的贤人,但无法与之交流或相见。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更加深情而动人。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与感慨。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