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铁牛无骨。
戏海狞龙,摩天俊鹘。
西江吸尽未为奇,火里生莲香拂拂。

【注释】

颂古六首 其一:颂赞佛教经典。

即心即佛,铁牛无骨:即心,即心即是佛。指佛教认为只要修持者能“即心是佛”,即可成佛。铁牛无骨:指牛的形体虽大而骨骼却极细,比喻佛法精深,体用不二。

戏海狞龙,摩天俊鹘:戏海狞龙,指佛教故事中,龙王为救众生而降伏魔王的故事。摩天俊鹘:指鹰击长空,高瞻远瞩,勇猛矫健。

西江吸尽未为奇,火里生莲香拂拂:西江,指大海。指大海之水可以汲取,但汲取之后并不稀奇。火里生莲香拂拂:莲花在火中生香,喻示了佛教的真谛,即所谓“悟”的境界,并不是靠外求。

【赏析】

《颂古六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组七言诗。此组诗共六首,每首都以一个佛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理解与看法。其中第一首“即心即佛,铁牛无骨。”就以佛教经典中的“即心是佛,即佛是心”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此诗的第一句“即心即佛,铁牛无骨。”便直接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即强调了佛教的核心观念——即心即是佛。这一句中,“即心是佛”是指佛教认为人的本性都是清净无染的,只要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达到觉悟的境界。而“铁牛无骨”则形象地描绘了佛教教义中的“体用不二”的思想,即佛教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其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组成的,而这两个方面又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佛教教导人们要超越世俗的欲望,去追求那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的第二句“戏海狞龙,摩天俊鹘。”则通过两个生动的形象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里的“戏海狞龙”是指佛教故事中那些能够降伏魔王、拯救众生的神龙;而“摩天俊鹘”则是比喻那些勇敢、矫健的鹰击长空,高瞻远瞩的人物。这两个形象都代表着佛教中的英勇、智慧和坚定信念。

接下来的两句“西江吸尽未为奇,火里生莲香拂拂。”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发挥。这里的“西江吸尽”是指佛教认为一切烦恼都可以被消除;而“火里生莲香拂拂”则是指佛教中的涅槃境界。涅槃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超越了生死轮回的状态,是一种超脱尘世、回归本源的境界。

最后一句“西江吸尽未为奇,火里生莲香拂拂。”再次强调了佛教的核心观念——即心即是佛,并且进一步指出这个观念并非靠外求就可以得到的。而是需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领悟才能够真正达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