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李四婆,西家来乞火。
门外立少时,嗔他停滞我。
恶发走归家,虚心屋里坐。
可怜群小儿,终日受饥饿。
有眼不点睛,空锁髑髅破。
偈
东家李四婆,西家来乞火。
门外立少时,嗔他停滞我。
恶发走归家,虚心屋里坐。
可怜群小儿,终日受饥饿。
有眼不点睛,空锁髑髅破。
译文:
东家李四婆,西家来乞火。
东家家的李四婆,西家来求火种。
门外站立了片刻,她责怪火苗儿停留。
恶狠狠地离开,回到家里虚心等候。
可怜的孩子们在外边,整天忍受饥饿的折磨。
眼睛虽然能看见却看不见,白白地把头骨打碎。
注释:
- 偈:这是一首打油诗,以诙谐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弱者的同情。
- 东家李四婆:指住在东边的家庭中的一位妇人,这里用来象征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 西家来乞火:西边的家庭来借火种,比喻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向别人求助。
- 门外立少时:站在门外等待了一会。
- 嗔他停滞我:生气地责怪他阻挡了我的去路。
- 恶发走归家:生气地走开,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 虚心屋里坐:谦虚地坐在屋子里。
- 可怜群小儿:可怜的是那些小孩们。
- 终日受饥饿:整天都在挨饿。
- 有眼不点睛:有眼睛却看不见,比喻有才能而没有被发现或者有希望却不行动。
- 空锁髑髅破:像被锁住的骷髅一样被打碎。
赏析:
这首诗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对弱者的同情。诗中通过描绘东家李四婆与西家来乞火的场景,形象地展示了自私自利的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无助。诗人通过简洁的文字,将深刻的社会意义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