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三拜得吾髓,鹫岭拈花一笑新。
莫谓藏身无影迹,月明照见夜行人。

【注释】偈颂三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律。偈颂是佛教语,即佛偈,以诗的形式宣扬佛教思想,多有韵文与散文相结合,形式自由灵活,内容多涉玄理。此为第三篇,其大意为:小林三拜得吾髓,鹫岭拈花一笑新。莫谓藏身无影迹,月明照见夜行人。

【赏析】

《小林调》:唐李益作有《小林调》,“调曰:‘小乘心,大乘意,不入涅槃为解脱,百千万劫不思义。’”此词用此调名,当是咏佛理或禅宗公案。

小林三拜得吾髓,鹫岭拈花一笑新。——“小林三拜”,指禅僧参禅时拜三次礼数。“鹫岭”,即今印度北部的一座山,佛教传说中释迦牟尼在此山的鹫峰上拈花示众,弟子不解,惟摩诃迦叶微笑而已。这里用以比喻禅理深奥,非经一番参悟不可领悟。“得吾髓”,指悟得了佛法的精髓。

莫谓藏身无影迹,月明照见夜行人。——“莫谓”二字,既是对禅僧的规劝,又是对禅僧的一种赞美。“藏身无影迹”,意谓禅者虽然隐居于山林之中,但并不因此就与尘世隔绝;他们仍能像日月在天空一样,光明正大地照耀着世界,给人们以启迪和帮助。“月明”,喻指禅理的明朗。夜行人,泛指世人。作者认为,禅理虽深,但只要人们用心领悟,就能得到它,就像夜晚行走的人能被月光照亮一样。

作者是一位崇尚佛家的僧人。他既赞赏禅宗公案中的玄机,又强调参禅悟理必须经过一番苦行磨炼才能达到“小乘心,大乘意”的境界。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