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故无心恋霅溪,鄣南风景白云齐。
有人若问宗门事,水自东流日自西。
【注释】
何故无心恋霅溪,鄣南风景白云齐:你为何无心留恋霅溪这个地方?因为鄣南山清水秀,白云朵朵。
有人若问宗门事,水自东流日自西:如果你问我有关佛门的事,那么就像水流向东而太阳向西一样。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友人送行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首二句写景,描绘了霅溪的美景,并点出送别友人的原因;后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与勉励。全诗语言朴素,寓意深远。
何故无心恋霅溪,鄣南风景白云齐。
有人若问宗门事,水自东流日自西。
【注释】
何故无心恋霅溪,鄣南风景白云齐:你为何无心留恋霅溪这个地方?因为鄣南山清水秀,白云朵朵。
有人若问宗门事,水自东流日自西:如果你问我有关佛门的事,那么就像水流向东而太阳向西一样。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友人送行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首二句写景,描绘了霅溪的美景,并点出送别友人的原因;后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与勉励。全诗语言朴素,寓意深远。
释净端的《偈四首》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引发了人们对人生、道德以及责任等议题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句解读: - “点铁成金易,忠孝两全难”:此句表达了实现理想(如点铁成金)相对容易,而同时兼顾忠诚与孝道则非常困难。 - “子细思量着,不如个湖州长兴灵山孝感弹院老松树下无用野僧闲”:此处诗人建议,仔细考虑后发现
【解析】 本诗写隐居者归隐后的心境,全诗八句,每两句为一组。 第一组:晦迹归岩坞,僻居人到稀。“晦迹”是说隐居者隐居山林,不再与世相往来;“岩坞”是说隐居于山间,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僻居”,指偏僻地居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人到稀”意谓很少看到有人到访。 第二组:“披衣眠静榻,策杖绕荆扉。”意思是说脱下外衣,躺在静寂的竹床上休息,拄着拐杖,环绕着简陋的柴门。 第三组:“远谢名兼利,能忘是与非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枕上浮生过半百,短发毵毵霜样白。 - 注释: “枕上”暗示了诗人在夜晚或静思时感受到的时光的流逝;“浮生过半百”表达出人生已过大半,岁月如梭;“短发毵毵霜样白”形容因年岁增长而出现的白发和衰老之态,如同被霜打过一般。 - 赏析: 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作者对自身经历与年龄变化的感受,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从容态度。 2. 西溪河上旧家山,岁岁故乡归似客。 - 注释:
注释: 偈四首 其四 南无观世音,说出种种法。 众生业海深,所以难救拔。 往往沉没者,声声怨菩萨。 译文: 南无观世音,说出种种法。 众生业海深,所以难救拔。 往往沉没者,声声怨菩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文,歌颂的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第一句“南无观世音”,是佛教中的一种称呼,意为“皈依、归顺观音菩萨”。这里的“南无”是一个敬语
诗句释义 1 端师子: 这里指的可能是某种动物,端师子可能是一种特定的名字或称谓。在佛教中,“师子”通常用来比喻狮子,这里可能指的是狮子座,或者是指一种狮子形象的装饰。 2. 太慵懒: 表示非常懒惰。 3. 未死牙齿无坏烂: 即使已经死亡,但牙齿依然完好无损。 4. 二时伴众赴堂: 在两个时间段里,一直陪伴着众人前往某个地方(堂)。"二时"可能是指白天和夜晚的某个时段
【注释】: 偈六首,指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诗是其中的第五首。天上无双月,人间只一僧。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地上的出家人也只有你一个。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你的心地虽然冷,但你的心志却非常清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六祖惠能深深的尊敬和敬仰之情。惠能被誉为禅门七祖之首,他的法门被世人广泛传颂。而作者通过这首诗,也向世人展示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领悟。
``` 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 译文: 我本是潇湘江上的一位钓鱼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四处飘荡。 注释: 1. 潇湘:指潇水和湘江,是湖南省的两条主要河流。 2. 钓客:指以捕鱼为生计的人。 3. 自东自西:从东方到西方,泛指到处流浪或漂泊。 4. 自南自北:从南方到北方,也泛指到处流浪或漂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四处游荡、无依无靠的渔夫形象。他像一片树叶随风飘荡
【注释】 七处:佛语,指心地清净无染。徵心:征求内心。阿难:即须弥提婆,意译“无量寿”。瞥地:一念之转。无心:不分别。泥中:喻世俗。洗土块:比喻清除杂念。 【赏析】 此诗为偈赞阿难的。阿难是释迦牟尼佛弟子之一,因发心救众生而证悟了空性。诗中以七处征心为引子,赞叹了阿难对佛理的体悟和修行的执着。 首句“七处徵心心不遂”,指出阿难虽有七处征心,但心中并不清净。次句“懵懂阿难不瞥地”,则进一步说明
注释:八还之教,是佛教禅宗的重要教义之一,它主张人的精神可以回归到最初的本源,即“无”的状态。这首诗的第一句,就表达了这种思想。 第二句,“自古宗师各分剖”,是指自古以来,无数的修行者都在寻找这种回到本源的方法,但他们的修行之路各不相同,有的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有的则依然在迷茫中徘徊。 第三句,“直饶还得不还时”,意思是说,即使你最终找到了回归本源的方法,也并不意味着你就完全摆脱了轮回的痛苦。因为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谁测先生意趣难 - 谁能测度先生的心意和趣味? 2. 贫如原宪学宗颜 - 贫穷如原宪般,以学习宗颜(可能是“颜回”的错字,这里用“宗颜”来表示)的精神为傲。 3. 年年酒债将琴当 - 每年都把买酒的钱用来支付酒债。 4. 岁岁诗狂待月还 - 每年都是诗歌狂热者,期待着月亮归来时再写诗。 注释与赏析: - "谁测先生意趣难": 谁能够理解先生的意趣之深不可测
注释:和苏饶文在吉祥寺住宿,这是我和他过去分别的地方。自从一别之后,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晚上安静地在书房里寻找旧时的约定,打算一起谈论生计的话题,就像谈论林泉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与苏饶文在吉祥寺的宿夜生活,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回忆与苏饶文过去的分别、夜深书堂的寻约以及定将生计话林泉等细节,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注释】 1. 孤峰峻岭翠光寒:山峰高大,山势雄伟,山上的草木青翠欲滴,给人一种冷的感觉。 2. 山势奔湖去又蟠:山势向湖中延伸,然后又盘旋回绕,形成一种曲折蜿蜒的景象。 3. 今夜虎头岩下宿:今天晚上,在虎头岩下面过夜。虎头岩位于江西南昌市,是一处风景名胜区。 4. 更无归梦出林峦:没有归乡的梦境出现,因为山林中的景色已经让我沉醉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景的诗。诗人用简练的语言
注释: 吉祥山水与云连,清韵来闻二十年。知道老僧无熟恼,金沙地内不流泉。 吉祥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面的玉泉山麓,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寺院之一。这首诗描绘了吉祥寺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祥和的氛围。 吉祥山水与云连:吉祥寺周围的山水景色与云彩相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清韵来闻二十年:这里的“清韵”指的是茶香,据说这种茶香气清新宜人,可以闻到二十年以上。 知道老僧无熟恼
注释:人事烦忧,懒得攀爬,茅草的小屋静静坐着,白云飘荡。晚上看明月照亮大地,一轮明月照亮群山。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画面。首句“人事悠悠懒更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次句“茅堂静坐白云闲”,描绘了诗人在山居中安静地坐着,欣赏着白云的自由自在。第三句“夜观明月为高烛,一道清光照万山”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欣赏明月的景象,月光如烛,照亮了周围的山峰
注释:山上的景色映入清澈的水中,我坐在茅草堂内不想入睡。我喜欢在岩头观赏松树和月亮,还听到高柳上一声蝉鸣。 赏析:这是一首写山居生活的田园诗。首句写山居环境之清幽宁静;“静坐茅堂未欲眠”写诗人夜深人静时仍不愿入眠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次句“好玩岩头松与月”,写诗人在岩头欣赏松林和皓月之美;“更闻高柳一声蝉”,写诗人听一听那高柳上蝉鸣之声,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全诗语言朴实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文内容、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和技巧的能力。此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①“耳聋不听楼头鼓”,意思是耳朵聋了听不见楼上敲鼓的声音,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耳聋而听不到楼上的鼓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②“眼暗难看夜半灯”,意思是眼睛昏暗看不见半夜的灯火,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