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聚沙为佛塔,而今搬土岂无功。
忽然觉后知非土,当处回头识本宗。
老僧念你善根微,所以教伊不失时。
朝歌暮击三摩地,不久迷开解我机。

诗句解析

1 行童搬土:描述了一个童子在搬土的行为。

  1. 童子聚沙为佛塔,而今搬土岂无功:通过童子用沙子建造佛塔的比喻来说明,即使是简单的搬运泥土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可以转化为对佛法的修行。
  2. 忽然觉后知非土,当处回头识本宗: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突然的领悟或顿悟。意识到原来那些看似普通的土地也可以是修行的一部分。
  3. 老僧念你善根微,所以教伊不失时:这里的老僧可能指的是一位教导者,他在教导童子要珍惜每一个机会进行修行,不要错过任何时刻。
  4. 朝歌暮击三摩地,不久迷开解我机:三摩地是一种佛教术语,意为心无杂念的状态,这里可能指一种冥想或修行的状态。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期待或希望,希望童子能够很快理解并解除困惑。

译文

  1. 童子用沙砖建造佛塔,现在搬土却没功劳:通过童子用沙子建造佛塔的比喻来说明,即使是简单的搬运泥土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可以转化为对佛法的修行。
  2. 突然间觉悟到原来那些看似普通的土地也可以修行: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突然的领悟或顿悟。意识到自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修行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局限在特定的场合或行为上。
  3. 师父教导你虽然只是微小的善根,所以要抓住时机不断修行:这里的师父可能指的是一位教导者,他在教导童子要珍惜每一个机会进行修行,不要错过任何时刻。
  4. 早晚打坐冥想,很快会解开你的困惑和迷茫:三摩地是一种佛教术语,意为心无杂念的状态,这里可能指一种冥想或修行的状态。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期待或希望,希望童子能够很快理解并解除困惑。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童子搬土的场景,引出了对修行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它强调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情,也蕴含着修行的意义。诗中通过对童子的观察和对话,传达了对修行的珍视和对日常生活的深度反思。同时,它也体现了佛教中的“一切皆空”思想,即世间万物并无实质,关键在于个人的内心修为。这首诗鼓励读者在生活中寻找修行的机会,同时也提醒我们,真正的修行并非仅限于寺庙或特定的场所,而是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