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如方契色非空,若也解空空非色。
十二部诠如说梦,百千万佛若空花。
涅槃生死杳无踪,本来面目非非相。
大开喜舍破微尘,了取功勋无尽藏。

【注释】:

偈颂三十首 其二十一

如如方契色非空,若也解空空非色。

十二部诠如说梦,百千万佛若空花。

涅槃生死杳无踪,本来面目非非相。

大开喜舍破微尘,了取功勋无尽藏。

【译文】:
如来本心与一切事物相符却又不空,若能明了则知空又非色。
所有法中都有梦境的诠释,所有佛都是虚幻的花。
涅槃和生死都是没有踪影的,原本的面目是既不非色也不非空的。
要彻底开放欢喜之心破除微尘,才能了悟到无尽的功德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对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理解。在佛教中,色是指物质世界的一切,而空则是指一切事物的本性或本质。这首诗首先提出了“如如方契色非空”,意思是说,如来的本性与一切事物相符,但又超越于一切事物之外,不是一种空的状态,即不是完全的虚无。接着,诗中提到“若也解空空非色”,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非空非色的中道观念。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其他经文的诠释。“十二部诠如说梦”,这是引用了《华严经》中的一句话,意为十二部经典都像是梦中的幻境,无法真实地呈现真理。而后面的“百千万佛若空花”,则是借用《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比喻,百千万个佛都是虚幻不实的花,意味着所有的宗教和修行最终都只是一场梦。

最后两句是对整个佛教世界观的总结。“涅槃生死杳无踪”,意指涅槃和生死都无法被找到,它们如同影子一般,始终存在却难以捉摸。然后诗人提出“本来面目非非相”,意指所有的相貌都不是真实的,因为所有的相貌都是因缘所生,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

最后一句“大开喜舍破微尘,了取功勋无尽藏”则表明了作者的领悟和成就。他通过彻底的欢喜和开悟,能够破除所有微小的障碍和尘埃,从而了悟到了无尽的功德和宝藏。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诠释,展现了禅宗对于世界本质的独特理解和深刻的修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