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窗内,晃晃绝尘无覆草。
指作菩提却不真,白顶门开全领会。
【注释】颂石头和尚草庵歌 其二十二:颂,赞颂。石头和尚是禅宗五祖弘忍的法嗣神秀。
明窗内:明亮的窗户内,指草庵中。
晃晃绝尘无覆草:意即草堂之中,洁净无尘,没有草木覆盖。
“指”通“旨”,意旨、宗旨;“真”通“直”,意正直;“白顶门开全领会”:白顶门为禅宗所指的佛性,这里指悟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禅宗五祖弘忍的法嗣石头和尚的颂歌。
诗的第一句“明窗内,晃晃绝尘无覆草”,写石头和尚草庵中的环境。草庵,即草屋。“明窗内”点出草庵的位置在窗明几净之处,说明它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宁静幽远,是一个理想的修行之地。“晃晃绝尘无覆草”则描绘了草庵的清雅洁净。这里,“晃晃”形容阳光明媚,照得草庵里光华四溢,“绝尘”表示远离世俗尘埃,“无覆草”则暗示着草庵里一尘不染,十分干净。
接下来的第二句“指作菩提却不真”是对石头和尚禅理的揭示。这里的“指”指的是禅家所谓的“指”,而“菩提”则是佛教语,意为觉悟之道,也是指禅宗五祖弘忍的法嗣石头和尚。“不真”则表明石头和尚虽然悟道,但却不是真正达到了佛陀的境界。这是因为,真正的觉悟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文字上,而是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到。因此,这里的“不真”并不是指石头和尚悟得不深,而是强调了他的禅理并非仅仅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去体悟和实践。
最后一句“白顶门开全领会”则是对石头和尚悟道境界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白顶门”指的是禅宗所指的佛性,即人的本性本源。“开全领会”则意味着石头和尚已经完全明白了这个佛性的本质和内涵,达到了真正的觉悟。这里的“领会”并非仅仅是理解或知道,而是需要深入地去体会和感悟,才能真正地领悟到这个佛性的真谛。
这首颂歌通过对石头和尚草庵环境的描绘和对其禅理的揭示与进一步描绘,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清净无垢、悟性极高且完全领悟到了佛性真谛的理想修行之地及其主人的形象。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禅宗注重实践、强调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以及追求心灵自由和解脱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