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住不名家,唯有西乾路不赊。
三度他心通败阙,国师犹钓死虾蟆。

释印肃所作《颂十玄谈·还源》如下:

本来无住不名家,唯有西坤路不赊。
三度他心通败阙,国师犹钓死虾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印肃的作品。释印肃,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以佛教思想为主题,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者的生活感悟。在这首诗中,“本来无住不名家”表达了佛教中的“空”的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是没有固定形态的,它们只是存在于当下,没有固定的自我和本质。这里的“家”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存在形式或性质。而“唯有西坤路不赊”则是指只有到达了西方的极乐世界(西坤),人们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和自由。这里的“西坤”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中的净土宗所信仰的理想之地。

三度他心通败阙,国师犹钓死虾蟆。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修行者通过三次的修炼,终于达到了通达的境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仍然需要面对内心的困扰和诱惑。这里的“他心通败阙”是指通过内观自省,修行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而“国师犹钓死虾蟆”则是指即使是高僧大德,也需要像钓鱼一样,耐心地等待时机,才能钓到真正的鱼——智慧和觉悟。这里的“国师”是指佛教中的高僧,“钓死虾蟆”则是比喻修行者的修行过程就像钓鱼一样,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思想的深入阐述,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困惑和挣扎,以及最终达到的解脱和自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功底和对佛法的理解。在欣赏这首诗时,读者可以进一步思考佛教中的“空”与“有”的关系,以及修行者如何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了解佛教思想的重要资料。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灵,以达到解脱和自由的境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