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风光未足奇,霜前秋后吐金枝。
灵山亲举唯迦叶,今日陈来众共知。
不独陶生时节用,转为华藏供阿弥。
闲见定归依彼岸,方知此日献花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 满地风光未足奇,霜前秋后吐金枝。
- 注释:“满地”指的是菊花遍布在地面上。“风光”指的是自然景观。“未足奇”表示不寻常,因为通常人们认为秋天的景色已经足够美丽。但菊花在霜降前后绽放,展现出不同于普通菊花的美丽。“吐金枝”形象地描绘了菊花的枝条像金子一样闪亮。
- 赏析:通过“未足奇”和“霜前秋后吐金枝”,诗人传达了菊花在非传统季节中展现的独特美,强调了其珍贵和非凡。
- 灵山亲举唯迦叶,今日陈来众共知。
- 注释:这里的“灵山”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灵山胜地,或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某个高远之处。“亲举”表示亲自举起,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动作。“迦叶”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这里用来象征传承与智慧。“今日陈来众共知”意味着今天的菊花之美已经被众人所认识。
- 赏析:诗句通过提到“唯迦叶”和“今日陈来众共知”,表现了菊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能够被广泛认可和欣赏。
- 不独陶生时节用,转为华藏供阿弥。
- 注释:“陶生”可能指的是陶渊明,古代著名的文人,他以隐逸著称,这里可能借用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时节用”意指季节性的用途或功能。“华藏”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宇宙间所有的存在。“阿弥”是佛教中的慈悲之意,常用来表达对众生的慈爱。
- 赏析:此句表明菊花的美不仅仅局限于观赏,它还能激发人们对佛法的领悟和对生命的尊重。
- 闲见定归依彼岸,方知此日献花时。
- 注释:“闲见”意为闲暇时看到。“定归依彼岸”指的是心灵的归宿,比喻精神上的追求和归宿。“此日献花时”意味着在这个时刻献上花朵。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通过献花这一行为,诗人展现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认识。诗人利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不仅赞美了菊花的美丽,还表达了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美学和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