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昧灵光怕黑风,向他直道转盲聋。
声中露体希人会,药山紫玉意和同。
【注释】
1.自昧:指自己不明。灵光:佛家的语,指佛性。黑风:喻指邪道。转盲聋:比喻迷途者失却视听知觉。
2.希人会:希望人们能理解接受它。
3.药山紫玉:指佛教中的药山寺。意和同:佛教中所说的“法身”是无差别的,故言“意和同”。
【赏析】
这首咏物诗,写的是一块药石,但又不是普通的药石。作者以药石比喻僧人,说僧人虽然有悟性的机缘,但往往被世俗迷惑而无法开悟。诗人通过药石的比喻,来揭示出僧人被迷惑的原因。
前两句写药石的功用。诗人首先指出,这药石能治盲人的眼病,使瞎子复明。接着又写道,这药石能使聋哑之人重获听力。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把药石的作用夸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第三句进一步点破题旨。诗人指出,药石之所以能够治愈这些疾病,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就是使人的本性回归本真。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佛教的术语“法身”来表达这个意思。佛教认为,法身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一种不生不灭的佛性,它是超越世俗的。诗人通过这一比喻,揭示了僧人之所以不能觉悟,就在于他们没有返璞归真,没有回归到本性上。
最后一句则从正面赞扬药石的神奇功效。诗人说,药石虽然有神奇的功效,但是要得到真正的疗效,还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诗人在这句话中运用了佛教的术语“意和同”,来表示药石的疗效与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要想真正获得药石的疗效,必须摒弃世俗偏见,才能得到真正的药石。诗人用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僧人应该追求真理,远离谬误的思想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