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当堂不动光,自是揩磨不得方。
一点□明含法众,森罗万象不能藏。
【注释】:
颂古九十八首 其十九
古镜当堂不动光,自是揩磨不得方。
一点□明含法众,森罗万象不能藏。
译文:
这面古镜放在厅堂中央,没有晃动,也没有光泽,这是它自己擦拭干净了。
镜子上一点光亮,蕴含着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包括在内。
镜子的光辉,如同万物万象都无法隐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镜子作比喻,来说明真理的不可侵犯性和无所不包的特性。
诗的前两句,诗人把镜子置于正中位置,说它“不动光”,这是说镜子在擦拭之后,已经非常干净,所以不会反射光芒。接着,诗人又补充说,即使如此,镜子本身依然光洁照人,因为它已经经过擦拭,没有尘埃和污点。这两句诗,既写出了镜子的特点,又为下面一句做了铺垫。
第三句,诗人直接点出镜子上的一点光明,并指出这一光明包含着所有的事物,所有事物都在其中。这里,“一点□明”是一个关键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镜子上的那一点光辉,而“含法众”又是指这一点光辉所包含的无数事物。诗人在这里用到了“□”这个字,这是一个象形字,它的本义是“目”,也就是眼睛的意思。通过这个字,诗人巧妙地将镜子上的光辉与眼睛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强调了镜子的明亮和清晰。同时,“含法众”这个词语也让人联想到了无穷无尽、包罗万象的意义,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一句,诗人再次提到镜子,但此时他已经不再关注镜子本身,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镜子的光辉上。他指出,这一光辉如同万有引力一般,无法被任何事物所阻挡,也无法被任何事物所隐藏。这句话是对前两句的延伸和升华,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镜子的赞美之情,更透露出他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镜子的描述,展现了真理的不可侵犯性和无所不包的特性。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和美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