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千嶂出,木落一枝分。
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
注释:云雾散开群山千重,木叶落下一枝分明。
虽然我们相见却无事,你不来我依然会惦记你。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第一句“云开千嶂出”,描绘了云雾散开后的景象,群山万壑一览无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开朗和愉悦之情。第二句“木落一枝分”,则以落叶为引子,引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深深的怀念与牵挂。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感人。
云开千嶂出,木落一枝分。
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
注释:云雾散开群山千重,木叶落下一枝分明。
虽然我们相见却无事,你不来我依然会惦记你。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第一句“云开千嶂出”,描绘了云雾散开后的景象,群山万壑一览无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开朗和愉悦之情。第二句“木落一枝分”,则以落叶为引子,引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深深的怀念与牵挂。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感人。
【注释】 禅人:指禅宗的僧人。赞:赞叹,称赞。 德山临济:是临济宗的创始人之一。 棒喝:佛教用语,指佛祖用木棒或铁棒打人头或以棒点人头以示警悟。 云门顾鉴:指云门寺,在浙江天台县东。 伎俩:花招,手段。 径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径山派所传。 无伎俩:没有花招,不耍手段。 握拳端坐眼如眉:形容他坐在那里双手紧握,眼睛睁得圆圆的,像眉毛那么粗,表示他的神态非常专注。 【赏析】
注释: 水黑染成,恰似真个。 水的颜色已经染成了黑色,就像真的一样。 据坐胡床,胡挥乱做。 坐在胡床(古代的一种坐具)上,胡乱地挥动着。 三十年后,此话大行。 三十年后,这种说法将会广为流传。 籍没乃翁,胶黏滞货。 没收了你的家产,你将成为无法偿还债务的货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一个人的行为和命运,寓意了贪婪、愚昧和无知的后果。 诗中的“水黑染成,恰似真个
【注释】 1. 长老:对年长者的尊称。 2. 三要三玄:道家语,谓“三要”、“三玄”即“三要三玄”。《太玄经》曰:“玄者,天也;要者,道也。”故“三要三玄”指玄天之道。 3. 窠窟:指佛祖的巢穴。 4. 神通:指法术或本领。 5. 吐露不出:意指佛法深奥,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 6. 咄咄:形容惊叹声。 【译文】 佛日常长老请赞,赤手空拳全提,金圈栗棘。 跳出三要三玄,破荡佛祖窠窟。
这是一首描绘禅僧生活的诗句。下面是逐句解释: 第一句:“据虎头,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要像老虎一样抓住头部和尾部,即保持警惕,同时又要收敛,不张扬。"据虎头"意指要有所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收虎尾"则意味着要有节制,不过分放纵。 第二句:“了无禅道与人参,滴水便见波澜起。”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无我"或“空”的观念
【注释】 禅人:禅宗僧人。赞:赞美,称颂之意。其四:这是第4首。 眼横、鼻直:形容僧人目光如横线,鼻梁挺直。村僧:乡村的僧侣。浑无一窖:指僧人肚里空无所有。 两奉诏旨住持:指僧人两次得到官府的命令,担任寺庙住持。添得丛林热闹:使得寺庙中的气氛更加活跃。丛林:佛教语,指寺院。 若论直指单传:如果只从道理上讲,禅宗是单传的。直指:直接指点。单传:单独传授。 正是睡梦未觉:这恰恰是在梦中还没有醒来。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入室爱用拳头,佛来也不放过。 - 注释:“入室”指的是进入佛门或佛教修行之地,这里特指禅宗的修行场所。“爱用拳头”意味着禅宗修行中强调的直截了当和身体力行的精神。“佛来也不放过”则表明无论何种情况,都坚持其修行原则。 - 译文:即使是在禅宗修行场所,也毫不放松地坚持其修行原则,无论是面对佛还是其他事物都不放过。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实践精神
【注释】 真际道人请赞:真际,即真宗。真宗是禅宗五祖之一,后嗣称真际。 一句全提,了无向背。“提”指“提举”,意为“提起”“指点”。 临济正宗,恣意破碎。临济宗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其法门以顿悟为主,提倡“喝斥”,直截了当,不容含糊。 弥天过犯,不容忏悔。弥天,形容罪大恶极,无法弥补;忏,忏悔。 丹青画出向人前,他家自有通人爱。“丹青”原指绘画用的彩色粉末,后来泛指绘画。“画”指“画人”
【注释】 约斋张直阁画师顶相请赞:约斋张直阁,就是画家张志和。他画过许多著名的山水画,有《渔歌图》等。这里指代张志和的画作。顶相,即顶上相,即画中的山石树木。相,是名词后缀,表示对人的敬称或尊称。请,是动词,表示邀请。赞,是动宾结构的动词,表示赞美。 挨开不二门,千圣须却步:挨开,是动词,意思是推开。不二门,是佛教术语,指的是佛家所倡导的“空”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是
【注释】 五戒:佛家五种戒律。不持:指没有遵守。威仪:仪表、仪态。高心:傲慢之心。言不足信:说话不算数,不可信。徒将朽木乱涂糊:比喻徒有虚名而实际并无真才实学。衲僧:禅宗僧人的通称。膏肓病:喻指病重难治之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一个禅师的“毛病”,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空谈玄理,却无实际学问的人。全诗语言简炼,用词贴切,以一禅师的“毛病”为中心,通过对比手法,把禅师的“毛病”与一般人的毛病作对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在家不读书,行脚不参禅。 随流闲打閧,掘地觅青天。 而今老矣方知悔,捏人痛处力加鞭。 ``` 注释: - 在家不读书:在家(指隐居)的时候不读书。 - 行脚不参禅:行脚(出家修行)的时候不参禅。 - 随流闲打閧:随着水流随意游荡,无所事事。 - 掘地觅青天:挖地寻找真正的知识和真理。 - 而今老矣方知悔
这首诗是佛教中的偈颂,通常用于诵读和冥想。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词释义和注释: 1. 有句无句: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存在状态,即虽然表面上有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句),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意义或内容(无句)。这是一种对言语与真实之间关系的探讨。 2. 如藤倚树: - 这比喻了某种依附或依赖的关系,就像藤蔓紧紧地缠绕在树上一样,没有自主性。这可能是在描述一种精神上的依赖或束缚。 3.
注释: 即心即佛:指一切事物皆由心所生,故应心即是佛。 铁牛无骨:比喻人的身体像铁铸的牛一样坚硬,但内心却空洞无物。 非心非佛:意指既不是真正的佛,也不是完全的心。 空山突兀:形容山势高耸,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空灵神秘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即心即佛”的思想。诗人通过描绘铁牛的形象来隐喻人的内心世界,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表象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的译文是:幽静的鸟儿在树林中啼叫打破了那伽定,随后文曲星进入了寺庙。 主人急忙开门迎接,看到客人后露出了笑脸,顿时觉得林泉中仿佛起了风雷。 注释:幽禽:深山中不常见的鸟。噪破:鸟的叫声打破了寂静。便见:随即。文星:文曲星。那伽定:即“那伽”,印度神话中的天女名,此处指佛寺。倒屣门迎:急忙地开门迎接。开笑面:露出笑脸。起风雷:形容人的心情激动。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慕与向往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描述了六月十五日祝圣升堂的场景。 第一句“今朝六月十五,祝圣升堂击鼓”描绘了在六月十五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人们纷纷前来祝圣,并在升堂时击鼓庆祝。 第二句“木童火里吹笙,石女云中作舞”则描绘了在火炉边吹笙,以及在云中跳舞的奇异景象。 第三句“也大奇,也大奇,天无四壁,地绝八维。”表达了对这种奇异景象的惊讶和赞叹。这里使用了“也大奇”来形容这种场面的奇特和不寻常。
【注释】 《偈颂六十五首》是佛教禅宗僧人慧能所作的一组颂诗。“其十”是该组诗中的第10首。 乌巨:指慧能,字正一。 黄面老子:慧能自称。 二千年前话霸:慧能说,自己曾在二千五百年前,与释迦牟尼佛同讲禅法,并曾作《菩提达摩多经》。 验蜡人:即《金刚经》,谓经文中的文句,如蜡烛般透彻明亮。 护戒珠:即《金刚经》,谓经文中的教诲,像没有缝隙的珠子一样,严密不可破坏。 露柱灯笼:喻指佛性的光明。 遮保社
【译文】 一片叶子飘然落下,万木萧瑟秋意浓,忽然想到光境如急流,若人能知此中意,就能掌握千差万别的诀窍。 【注释】 偈颂:梵语“偈”,即佛教韵文。偈颂为佛教徒诵经赞佛的诗体。偈颂六十五首:即指六十五首偈颂。 其十一:指这首诗是《偈颂六十五首》中的第十一首。 一叶飘空万木秋:一片树叶飘落在空中,万木凋零,秋天到来。 翻思光境急川流:忽然想到光明的境界如同急流般急速流淌。 若人识得其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