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沼滟寒碧,一堂纳宽闲。
高柳逢春新翠展,寒梅霁雪清香繁。
好本栽培常烂熳,四序芳馨看互换。
杂华境遍刹尘中,十波罗蜜更主伴。
觉心隐几随彷徉,六用俱妙无可降。
跏趺不语亦不默,篆烟一缕春昼长。
释迦老子何所见,教谭三百皆方便。
就中一处最亲切,转物不为物所转。
此堂物物元无殊,随人受用有亲疏。
尘尘摄入大毗卢,应笑本来物无转亦无。

这是一首关于转物轩的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以下是逐句的注释:

  1. “两沼滟寒碧,一堂纳宽闲。” —— 两个池塘在寒冷的冬日里显得格外碧绿,一个宽敞的庭院充满了宁静与闲适。
  2. “高柳逢春新翠展,寒梅霁雪清香繁。” —— 高大的柳树在春天里展现出新的绿叶,而梅花在雪后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3. “好本栽培常烂熳,四序芳馨看互换。” —— 这里指的可能是种植或培育的过程,无论是四季的变换还是花香的味道都在不断地转换。
  4. “杂华境遍刹尘中,十波罗蜜更主伴。” ——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佛教的教义就像一位导师,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5. “觉心隐几随彷徉,六用俱妙无可降。” —— 这里的“觉心”可能是指觉醒的心性,或者是禅宗中的觉悟之心。
  6. “跏趺不语亦不默,篆烟一缕春昼长。” —— 这里描绘了一个静坐修行的场景,通过禅定来体验内心的平静。
  7. “释迦老子何所见,教谭三百皆方便。” —— 佛陀的智慧是无所见的,他的教导都是为了方便众生。
  8. “就中一处最亲切,转物不为物所转。” —— 在这里,最接近真理的是“转物”,即不受外界影响,保持内心的清净。
  9. “此堂物物元无殊,随人受用有亲疏。” —— 在这个转物轩中,万物本来没有差别,但是人们对它们的感受却是有亲疏远近之分的。
  10. “尘尘摄入大毗卢,应笑本来物无转亦无。” —— 最后一句可能是对整个宇宙的一种感慨,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没有真正的变化,一切都是恒定不变的。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转物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他认识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同时,他也意识到了精神世界的重要性,通过修行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达到内心的清净。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哲理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