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藕未萌非隐的,红花出水不当阳。
游人莫用传消息,自有清风透远香。
注释:白藕还没有萌生,它并不是隐士。红花已经盛开在水面上,但并非是在阳光照耀下。不要向游人传播这个消息,因为那自有清风穿过远处的荷花散发出清香。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荷花的生长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清高脱俗和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怀。诗人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白藕未萌非隐的,红花出水不当阳。
游人莫用传消息,自有清风透远香。
注释:白藕还没有萌生,它并不是隐士。红花已经盛开在水面上,但并非是在阳光照耀下。不要向游人传播这个消息,因为那自有清风穿过远处的荷花散发出清香。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荷花的生长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清高脱俗和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怀。诗人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咄!这枯槁形容,平生太煞揭斗。 电光石火之机,两舌一还无口。 真截根源不肯谈,爱引禅徒荒草走。 注释: 嗟叹这枯瘦的身形,一生太过执着于争斗。 闪电般迅速的变化,双舌一动便收回,不再说话。 深藏不露地切断了根源,不愿谈论此事,却引导禅宗弟子走向错误的道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禅宗人物的诗作。通过对禅人的形象刻画和对其行为的评价,诗人表达了对禅宗修行方式的质疑和反思。 首句“咄这枯槁形容
注释:禅人是和尚,真非真,伪非伪,圆眼横眉,丑唇平鼻,图画自难。同思量,何处是月笼松顶兮鹤梦初醒,雪覆芦花兮鹭寒不睡。 赏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频,题目为《禅人写师真求赞 其二》,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首二句“禅人写师真求赞,真非真,伪非伪”意为禅师写的师真求赞,真不是真的,伪也不是真的。这里的“真”和“伪”都是形容词,用于形容事物的真假、善恶、美丑等。
释子淳的《颂古一 一首·道合平常绝异端》是一首表达对自然规律和人生道理理解的诗句。下面将逐一解析: - 诗句原文: 道合平常绝异端,行人何必历艰难。 从今莫信孙膑卜,龟壳无灵不用钻。 - 译文解释: 1. “道合平常绝异端”:意指事物的本质或道理是普遍而平常的,与那些离奇古怪的事物相去甚远。这里的“异端”指的是那些非主流或与众不同的思想、行为。 2. “行人何必历艰难”
【注释】: 寄形:指寄托形体。 眉目分明: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祇得八成:衹有八成。 闻名兮不如见面,见面兮不如闻名:听说某人很好,还不如亲自见到此人。 霜天月满:比喻人年老。 海门潮落:比喻人去世。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句,内容浅显易懂。第一句写禅人写师真求赞,第二、三句写对师真人的赞叹和评价,第四句写闻其名而不见其人,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注释】 灵然:形容心地清净。都卢:指佛门,三界都卢,即佛教的“三界”。一点心:一念心。槛外桃花春蝶舞:门外桃花盛开,有春蝶飞舞。门前杨柳晓莺吟:门外的杨柳在清晨被鸟儿唤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佛家境界相结合的诗。诗人以“桃”“柳”等自然景物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对佛理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灵然不涉古来今”,表达了诗人心境清静,超脱世俗的境界;第二句“三界都卢一点心”
【注释】 四海:全国,这里指天下。烟尘:指战争的烽火。晏然:平静安定。当轩:对着窗户。寒:冷。大功:指建立大功。赐赏:赏赐奖赏。将军:对高级将领的尊称。顿懒:忽然懒散。 【赏析】 这首诗是颂古一○一首,诗中描写了战乱之后国泰民安的景象,歌颂了那些为国立功的将士们,表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首句“四海烟尘已晏然”,描绘了战争结束、国家安宁的画面;次句“当轩明月照人寒”,则展现了月色如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六国清平贺圣年,珠帘高卷月明前。 - 这句表达了在和平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景象宁静美好的意境。 2. 金轮那肯当堂坐,不用丹墀击静鞭。 - 这里使用了象征性的语言,比喻某人或某物不愿意处于显赫的位置,不需要借助暴力手段来维护权威。 译文 在六国清平的时期,庆祝圣年的夜晚,珠帘被高高卷起,月光洒满房间。金轮(比喻)不愿占据显赫的位置
【释义】: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等闲应问岂安排”,意思是说,这世上的事都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什么是人为安排的。第二句“一句全提隐显该”中的“一”字,指的是宇宙万物,包括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隐显该”是指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三句“薄雾依依笼古径”,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薄雾轻轻弥漫,如同一层轻纱笼罩在古老的小径上。这里的“依依”用来形容薄雾缭绕的样子
【注释】 此树:指柳树。“不从天地生”句:柳树生长在地面上,不像高山上的松柏那样能耐严寒。“登山涉水”句:柳树的根须发达,能随地而长,所以它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生长。“乱峰前”句:柳树生长在乱石丛中,不妨碍道路,因此可以免于成为路旁的障碍。“为轨则”句:因为乱石丛生,道路崎岖不平,如果没有柳树,就会给行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柳树生命力强,适应性广,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
荆山的美玉无需辨别,赤水中的玄珠无须拈取;罔象无心而黄帝重之,卞和有智而楚王嫌之。此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为智慧的差异。 诗句翻译: 1. "荆山美玉何须辨,赤水玄珠不用拈。": 这里提到“荆山美玉”和“赤水玄珠”,暗示着自然赋予的美丽无需人类插手辨识或选择。 2. "罔象无心黄帝重,卞和有智楚王嫌。": 表达了对自然美的一种超然态度,认为即使是无心的罔象也受到重视
【注释】夜明:指月亮。骑象翻身击宝钟:《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尔时如来,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诸菩萨及比丘僧,作是言曰:‘若有众生,闻此经典,心不惊怖,心得欢喜,乃至十念,受持读诵,书写他方,人天称赞,恭敬礼拜,及至梦中,见此菩萨,身相端正,眼耳口鼻,光明晃耀,其人梦寐,常得安隐。’”宝钟:指梵钟。洪韵:大音。上腾三界外:佛经里说的“三界”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都是佛教所说的境界
注释:探索玄妙的技艺,已经涉猎了全部的内容,但是不如野人那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功过可以忽略不计,心平气和,不惊不喜,所以不必为君王所宠爱或者羞辱而感到震惊。 赏析:这首诗是颂古组诗《颂古一○一首 其八十》中的一首。诗人以野老自比,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他既能够追求高深的技艺,又不为功名利禄所动,这是一种难得的修养和境界。同时,他也懂得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注释】 一点灵明:一点灵光,指佛性。六不收:六度不修,即六度万行。照然何用更凝眸:何必再去凝视啊。个中消息人难委:其中所蕴含的奥妙,人们难以理解。独有虚空暗点头:唯有那虚无的虚空会暗中点头,表示赞同、赞许的意思。 【赏析】 “点”是佛教术语,指佛性。本诗前两句说,佛性的一点灵光是无上清净的法身实相,它不是可以随意收回的,因此不必去凝视。佛性是一切众生皆有的,是平等无二的
【注释】 ①颂古:即《题红梅》。 ②那畔:那边,指红梅。 ③中:中间,这里指红梅的中间。 ④孤影:孤单的身影。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红梅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 前两句是诗人对红梅的赞美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边那边总难逢,一句无私不处中。”意思是说:这边那边都很难遇到,只有红梅花在中间开放无私地绽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红梅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是诗人对红梅的赞叹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译文】 妙湛圆明第一机,降生成道涅槃时。 迦维摩竭双林树,认著元来不是伊。 【注释】 妙湛:玄妙深邃。 第一机:指“不二法门”是成佛的机要,是修道者应当抓住的关键。 降生:出生、降临。 涅槃:佛教语,意译为“灭”,是佛教语,指人死后精神解脱,灵魂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极乐的境地。 迦维摩竭:梵语伽耶那竭,意译为“须弥”。 双林树:意译为“二棵菩提树”,在古印度有两棵树名“菩提树”。 【赏析】
【注释】 1. 妙体堂堂:形容身材高大。 2. 相好全:相貌端庄美好。 3. 青霄:天青色,这里指天空。 4. 蹑金莲:踏在金制的莲步上。 5. 千华台:即玉皇阁,在长安城内,为唐时供奉玄元皇帝之所,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的太和坊一带。 6. 慵坐:懒于就坐。 7. 弊垢襕衫:破旧污秽的长衫。“襕”是唐代士人穿的长袍。 8. “岂肯穿”三字表明诗人对旧日的不屑一顾,对新朝的不满。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