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不著画,八字没两丿。
文彩甚分明,何待重饶舌。
【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 其三:一首佛教赞诗,全句大意是:一个字也没有画,八字里没两撇。
一、二:这里指一个字。
彩:色彩。
饶舌:多说话。
【赏析】
此偈颂赞美了书法之美,以“一字不著画”为题,赞颂书法家的字体如画。“八字”即八分书,“没”是无的意思,意谓这种字体笔画不多,却十分有特色,“文彩甚分明”是指字迹清晰,笔画流畅,没有拖泥带水之感。整首偈颂用简练的文字赞美了书法艺术之美,语言朴素而有力。
一字不著画,八字没两丿。
文彩甚分明,何待重饶舌。
【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 其三:一首佛教赞诗,全句大意是:一个字也没有画,八字里没两撇。
一、二:这里指一个字。
彩:色彩。
饶舌:多说话。
【赏析】
此偈颂赞美了书法之美,以“一字不著画”为题,赞颂书法家的字体如画。“八字”即八分书,“没”是无的意思,意谓这种字体笔画不多,却十分有特色,“文彩甚分明”是指字迹清晰,笔画流畅,没有拖泥带水之感。整首偈颂用简练的文字赞美了书法艺术之美,语言朴素而有力。
【注释】 ①抛砖引玉: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 ②老香严:即香严禅师,唐代著名僧人。 ③打著(zhe)南边动北边:把南边的钟敲得声音传到北面。指钟声远扬,影响很大。 ④听事不真:指皇帝在听政时,没有认真听取大臣的意见。 ⑤错流传:错误地流传下来。 【赏析】 《颂古十一首》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组诗。此诗为组诗之一。《旧唐书·方技传》记载“香严”是唐代著名僧人,贾岛曾向他问法
【注释】 1. 颂古:题咏古代的诗歌。十一首:《颂古》诗共十一篇,作者选了其中九篇。 2. 其九:指《颂古十一首》中的第九篇,即此诗。 3. 拨草瞻风:形容急切地盼望。 4. 剑客:指行侠仗义的人。 5. 桃花一见便欣然:形容看到桃花就高兴,比喻见到知己之人。 6. 真到:真正到了。不疑:一点也不怀疑。 7. 放下更参三十年:放下心来,再过三十年。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友人的诗
布袋赞 布袋横拖,肚皮捺下。 行货有些,没人酬价。 拊背觅钱真奉化。 注释: - 布袋(即布袋戏人偶):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演员通过操纵木偶进行表演。 - 横拖:形容布袋戏人偶的形态,仿佛被横着拖拽。 - 肚皮捺下:指将腹部压在下方的动作,暗示人偶扮演的角色或情节。 - 行货有些:暗示该人偶是某种类型的商品,可能因为质量或制作问题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 没人酬价
诗句原文:地藏栽田博饭,大似饥过心荒。 译文解释: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田地,种植着各种农作物,供养着人们的食物。这种食物就像饥饿时的心情一样,既满足又渴望。 关键词解释: - 地藏:指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萨,被认为是救世主的化身之一。 - 田博饭:比喻田地里丰收的庄稼,象征着富足和丰盛。 - 饥过心荒:形容极度饥饿时的心理状态,也比喻人对某种事物或情感的强烈需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
雨后五峰,云横玉几。 雨后的五座山峰云雾缭绕,云朵像玉几一样横亘在空中。 日面月面,只这便是。 太阳和月亮都是佛鉴的面容,这就是它们的真实面貌。 道是佛鉴,舌拄梵天。 这是佛教经典中所说的佛鉴,舌头支撑着天空般的梵天。 道非佛鉴,眉毛拖地。 这并非佛教经典中的佛鉴,眉毛下垂到了地面。 更言两对君王,三奉诏旨。 还提到了两个皇帝和三次诏书。 看来元是阴平界上雍师波,谁不识你。
注释:大家都说赵州是勘破世事的智者,却不知正是婆子勘破了赵州。 当有气量时,他故意装出有气量的样子;在不风流的地方,他也能显出风流来。 赏析:这是一首咏禅诗,颂扬赵州和尚勘破世事的胸襟气度。全诗语言平易,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性,体现了禅宗“即心即佛”,“见性成佛”的思想。 首句“尽道赵州勘婆子,不知婆子勘赵州”,说人们都称赞赵州是勘破世事的智者,却不知正是婆子勘破了赵州。此语一反常理,发人深省
【注释】 ①撼树:比喻做事费力,或指做某事不顺手。②一成:指一件事办得差不多了。③二不是:指两件事都办不成。④张弓:拉满弓。⑤侬:你。⑥贼过之后:形容事情办得干净利索(“过”字是虚词,无实意)。 【赏析】 《宋史·陆游传》载,陆游一生酷爱梅花,他常在雪中踏雪寻梅,以赏梅花之胜景,以抒自己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此诗就是写他在雪中赏梅的情景。 首句“撼树良久”,意思是说诗人在雪中寻觅梅花,找了很久很久
注释1:哑子观音,指的是不开口说话的观音菩萨形象。她通常以慈悲为心,默默无闻地帮助众生。 注释2:赞者舌秃,指那些赞美观音菩萨的人因为口齿不清而变得秃顶。这可能是因为长期口诵经文,导致舌头磨损或者疾病引起的。 注释3:画者口哑,指的是那些画观音菩萨的人因为长时间的口述和描绘,导致口舌干涩或发音困难,从而变得口哑。 注释4:篮里锦鳞,意指在篮子里装着美丽的锦鲤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颂古十一首 其一 2. 心手相忘 3. 二俱得妙 4. 箭箭中 5. 未脱窠臼 6. 好手手中呈好手 第一句:颂古十一首 其一 注释: - 颂古:这里指代的是诗歌。 - 十一首:指的是共有十一首诗。 - 其一:是序号,表示这是第一首诗。 赏析: 这一句直接点明了本诗的内容——关于“颂古”的十一首诗中的第一首。这里的“颂”可能指的是赞颂、歌颂的意思
【注释】 观音赞:佛教中称观世音菩萨。杨柳枝头,琉璃瓶里。 比喻观音菩萨的慈悲。 一滴浑无,千波竞起。 比喻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法力无边。 步步金莲衬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 比喻观音菩萨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赏析】 《观音赞》是元代诗人杨维桢所作咏观音之诗。这首诗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赞美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法力无边。全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
诗句释义:天上无弥勒,人间无释迦。烧香礼拜谁,唵摩尼达哩吽㗶咤。 “不行喝,不行棒”表达了对于暴力和强制手段的拒绝,暗示了通过平和与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负命衲僧,不钓自上”则描绘了一位僧人自行前来寻求帮助的形象,表明了谦逊与自发求助的精神。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佛教的核心思想,提倡通过内省和修行来寻求解脱,而不是依赖于外力或权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人修行的体验
注释:我所处的门道,起初并没有关键。 半合半开,像是东边一扇西边一扇的扇子。 千闻不如一见。 赏析:此诗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对佛法理解的过程。初无关键,说明修行者刚开始接触佛法时,没有固定的思路和方法,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半合半开,东扇西扇,形象地描述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观点和流派,他们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最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千闻不如一见
【注释】 维摩:即维摩诘,古印度人。本为国王舍利弗的家臣,后成为佛教高僧。传说他曾在拘尸那罗城与释迦佛论经,故称“维摩诘”。 赞:佛教中对颂佛之文称为赞。 扁鹊:名越人,战国时期医学家,精于针刺,曾游历列国,为人治病,名闻天下。 病在一默:指不开口说话,不说话。 医你不得:无法医治你的病。 【赏析】 《维摩诘经》中记载:维摩诘在毗舍离城,以大乘佛法开导众生,但有一方士子,名为长者
【译文】 走不出去的地方走一步,说不清楚的地方说一句话。 径山的诸位公卿见义勇为,灵隐寺的师伯拔剑相助。 【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即《颂古百篇》。“偈”是梵语音译词,意为“颂”。此诗指佛教中的一种赞佛功德的颂体诗。偈颂,即以韵文形式写成的佛事仪轨或佛经中的赞诵文字。“七十六”,即指《颂古百篇》中的七十六首。“其四”,指第四十八篇。 行不到处行一步:意谓没有到达的地方,也只走一程路。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黄梅夜半,鸡足峰前。 注释:在黄梅时节的半夜时分,鸡足山的山峰前。 承虚接响,互相热瞒。 注释:承接虚空的声音,传递回声,相互之间进行着热烈的欺骗。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梅时节的夜晚景象,以及鸡足山的山峰前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诗中的“承虚接响”与“互相热瞒”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困惑,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世界真相的探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我们来逐句分析诗句。 第一句: “最初句,向上机。” - 注释: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最初一句”或“初机”。 - 赏析:在佛教禅宗中,修行的人要逐渐深入,从浅入深,最终达到“最初一句”,也就是最初的觉悟,这是修行的开始。 第二句: “瞿昙不会,达磨不知。” - 注释:“瞿昙”指的是古印度的瞿昙(Kutastha),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达磨”是指六祖惠能,他也是禅宗的一位重要人物。 -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