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苕帚柄,仿佛赤斑蛇。
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识爷。
【译文】:
那身影依稀像苕帚般细长,仿佛是一条赤斑蛇。
在棒的打击下,它没有一点生息,面对机缘却无法识破真相。
【注释】:
- 依稀:隐约,模糊不清的样子。
- 苕帚柄:比喻人形貌清瘦。
- 仿佛:似乎。赤斑蛇:指赤色的蛇,这里比喻和尚。
- 无生忍:即无生法忍。佛教语。即不执有、不执空。
- 临机:犹临事。识爷:指识别真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谜语诗,以“偈四首”为题,实际上是一首猜谜诗。谜面为两句,谜底也是两句。谜面第一句“依稀苕帚柄”,这是谜眼,谜底的第一句也用“隐隐”来扣合谜面。谜面第二句“仿佛赤斑蛇”,这一句是谜底的第一句。而谜面的第三句“棒下无生忍”,这是谜底的第二句。最后一句“临机不识爷”,这是谜面的第四句,也是谜底的最后一句。
全诗以物比人,把人比作物,通过物的形象和特征来揭示人的本性。诗中将人比成苕帚柄和赤斑蛇,突出表现其瘦削、清瘦的身材;又把人比作棒下的僧人,突出表现其毫无生气、死板呆滞的特点。这种手法在谜语中称为“借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