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生西浦未全平,顷刻潮回岸有声。
落日人从官渡去,西风谁识此时情。
不如吴越中流尽,赢得江山老眼明。
试问古今沙上路,几回相送复相迎。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潮生西浦未全平,顷刻潮回岸有声。
落日人从官渡去,西风谁识此时情。
不如吴越中流尽,赢得江山老眼明。
试问古今沙上路,几回相送复相迎。

注释:

①潮生西浦(西浦,指钱塘江边的一个地名)未全平,意味着潮水尚未完全退去。顷刻潮回岸有声:潮水退去,岸边的响声也随之而来。
②落日(太阳落山时)人从官渡去,指的是人们从官道(或官渡)离去。西风谁识此时情:西风吹过,谁能体会到这离别时的深情。
③不如吴越(指吴地和越地)中流尽,意指江南一带的河流已经干涸,形容秋天的景象。赢得江山老眼明:虽然年岁已高,但眼中依旧明亮,比喻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
④试问古今沙上路,几回相送复相迎:询问古今来有多少行人在这条路上相遇、分别,又有多少是相互送别后又再次相遇的。

赏析:

这首《渡钱塘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释宝昙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钱塘江潮涨潮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离别之情的深刻感受。

诗的前两句“潮生西浦未全平,顷刻潮回岸有声”描写了钱塘江边的潮汐变化。潮水涌起,将江边的沙滩拍打得波浪滚滚,仿佛听到了江水的涛声。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潮汐的变化赋予了情感色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叹。

第三四句“落日人从官渡去,西风谁识此时情”则转向了离别的主题。夕阳西下,人们从官道(或官渡)离去,而西风似乎也能感知到这份离别的深情。这里的“西风”不仅是指秋风,更是借代了一种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离别时刻的感慨和不舍。

第五六句“不如吴越中流尽,赢得江山老眼明”进一步描绘了离别后的感慨。江南一带的河流已经干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尽管年事已高,但作者的眼中依旧明亮,表达了他对生命不屈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两联“试问古今沙上路,几回相送复相迎”则是对前文主题的升华。询问古今有多少人在这道路上经历了相遇和分别,又有多少是相互送别后又再次相遇的。这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离别时刻的感慨,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怀的重要性。

这首诗以钱塘江潮起潮落为背景,通过对潮汐变化的描绘和离别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深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