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下家声晚更高,南朝徐庾总儿曹。
向来霖雨无双手,多在秋风一二毛。
舌本旋浇甘露碗,词锋久淬鸊鹈膏。
已知造物叮咛意,鸣鹤如今在九皋。
邺下家声晚更高,南朝徐庾总儿曹。
向来霖雨无双手,多在秋风一二毛。
舌本旋浇甘露碗,词锋久淬鸊鹈膏。
已知造物叮咛意,鸣鹤如今在九皋。
【注释】:邺下,指北齐后主高纬的邺都(今河北临漳县)。
徐、庾:南北朝时期的文人。
“向来”三句,意思是:我一向不善逢迎拍马,只知埋头读书。“二毛”,指两鬓斑白的头发。《论语·子罕》:“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舌本”两句,意思是:舌头上经常滴着甘美的泉水,口中常喷出锋利的言辞。“鸊鹈膏”,即“鸊鹈之脂”,传说中制笔用的墨油。
“造物”两句,意思是:我早已听惯了老天爷的吩咐。“鸣鹤”,传说中仙禽,这里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自赞的口吻,抒发了自己才华出众、傲岸超逸的情怀。
首联先写邺下的文风盛况。邺是北齐后主高纬的都城,当时北方文化中心,文学艺术十分繁荣。“晚高”二字,既点明了时间,又暗含对邺下文风兴盛的赞美。“徐”、“庾”是南北朝时著名的文人,他们都是文章辞藻华美的人。“儿曹”是他们的弟子或门人的意思。“总”字表明了他们在文学上的领袖地位。
颔联紧承首联之意,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文学才能很高,与“徐”“庾”相比毫不逊色。“霖雨”喻指春雨,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秋风”则指秋高气爽时节,这两个季节都是一年中比较适宜写作的好时光。“双手”和“一二毛”分别用来形容自己在写作上的不同成就。这两句话表现了一个才情横溢,傲视群英的文人形象。
颈联由自身的创作才华转入对前贤的追念与赞美,“甘露”比喻优美的辞藻,“鸊鹈膏”比喻精练的笔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己平时常常口吐妙语,笔下生花,所以像“甘露碗”一样甘美;自己平时经常刻苦学习,磨砺笔锋,所以像“鸊鹈膏”一样锐利。
尾联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表达自己虽遭贬谪但仍怀有建功立业的理想。“造物”是上天的意思,这里用来指代上天对自己的眷顾,暗示自己虽有被贬的经历,但上天仍对自己寄予厚望。“鸣鹤”是指自己。鹤是古代一种高雅的仙鸟,这里借指自己。尾联表达了自己虽然被贬,但仍然怀有建功立业的理想,并且相信自己终将会有所作为的。
全诗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同时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