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幽事慰心期,已有溪云仿佛知。
不似山南似山北,直须拄杖叩门时。

【注释】

兴化存公:即杨存中,字存之,号兴化居士。竹林:指竹径。新亭: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雪庵:指雪庵院,又名雪香园。雪林:指雪香园中的竹林和山石,雪香园是苏轼的别墅。二老:指苏轼和苏辙兄弟。次韵:应和他人之作。幽事:隐逸的生活。溪云:指山水间的云雾。仿佛:似有似无。不似山南似山北:比喻苏轼和弟弟苏辙性格不同,一个如山南,一个是山北。直须拄杖叩门时:意思是说他们二人应该常常拄杖到山中去探望。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诗人在友人的邀请下,来到南京附近的雪香园作客,和雪庵院主人杨存中及苏辙兄弟一起赋诗饮酒。席间,苏辙写了《雪庵》一诗。第二天,苏轼和苏辙又和了这首诗。

此诗首句写自己与雪庵院主人及苏辙兄弟相聚的快乐心情;第二句以“已有”二字,道出此次聚会的缘由——为雪庵院主人所作《竹径》一诗而和其《雪庵》一诗。三、四句用典,以“山南”、“山北”比喻苏轼、苏辙兄弟的性格特点。最后两句,表明自己将经常到访雪庵院,并祝愿两位兄长健康长寿。此诗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俊雅,是宋诗中的佳作。

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具体时间不详。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是和诗,是作者应友人之邀,来南京附近的雪香园作客,与雪庵院主人及苏辙兄弟一起吟咏雪香园美景而写下的。

首句“年来幽事慰心期”,写自己来到雪香园后的心情。这里“幽事”即隐居生活。诗人来到雪香园后,心情非常愉快,因为这里有他的朋友雪庵院主人及苏辙兄弟,可以和他们一同欣赏这里的美景。因此,他觉得这真是难得的好事,能够慰勉自己的心。

次句“已有溪云仿佛知”,写诗人与雪庵院主人及苏辙兄弟相聚的原因。“溪云”是指山水间的云雾。“仿佛”是形容这种云雾似乎看得见,却又似乎看不见,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里用“溪云仿佛”来形容自己与雪庵院主人及苏辙兄弟相聚的情景,既形象又生动地描绘出他们在一起时的亲密无间。

第三句“不似山南似山北”,是说雪庵院的主人和苏辙兄弟的性格特点。这里的“山南”和“山北”都是用来形容他们的,意思是说他们两人的性格不同,一个像南方的山水,一个像北方的山水。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不似山南似山北”,出自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其中“阳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道路,也是王维送别朋友时所经过的地方。这里的“山南”和“山北”分别指东晋诗人谢安和其兄谢玄,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谢安文静,谢玄豪爽。所以此处借这个典故来形容雪庵院主人和苏辙兄弟的性格特点。

最后一句“直须拄杖叩门时”,是说诗人将经常到访雪香园。“叩门”在这里是借用了一个典故——“叩门”一词出自杜甫《登楼》一诗:“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春深。巴山夜雨涨秋池,巫峡寒江那解愁。晓起却视朝未驾,扪萝欲就树相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但见巴陵山镇接楚天,江入高浪花复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岳阳城崩鱼复改,江汉流经草不横。日暮乡泪沾巾处,遥攀白帝城。”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打算经常到访雪香园,以便更好地了解雪香园的美和主人的为人。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拜访其他的朋友。

这首诗的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俊雅,是宋代诗歌的优秀篇章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