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句,非默非语。
日用见成,一时分付,依前罔措。

【注释】偈:佛经中的韵文。颂:佛教经文中的赞歌,也指佛教徒念诵的诗文。日用见成:《论语》中孔子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赏析】这首偈颂,是说佛家修行,要“悟”,要“了”。悟者,悟道理、悟人生;了者,了生死、了涅槃。悟了道和法,就能“一日三省”:省自己有无过失;省他人有无过患;省社会有无过患。这叫做“三反”。有了这种觉悟,就“依前罔措”,即不再做无益之事。这里,“罔”“措”都是动词。“罔”通“忘”,无。“措”通“做”,作。

此诗为佛教禅宗公案之一。所谓禅,就是静坐参悟,明心见性。所谓公案,就是禅门的机锋,也就是禅宗的机要或谜语。此诗是说,禅宗大师慧能(638—713)初到岭南传教的时候,曾与弟子们讨论如何修禅的问题。弟子们向他请教:“我们怎样才能达到‘悟’的境界呢?”慧能回答:“你们不必苦苦追问什么方法,只要记住一句话:‘我有一句,非默非语。’”他接着又说:“你们平时的所作所为,都是一种‘妄想’。因为你们在日常生活、言行举止中,总是离不开‘言语’。所以,你们要想真正地‘悟道’,就要摆脱一切言语,进入一种冥寂的境界。”“冥寂的境界”就是“悟境”。“日用见成”就是日常的行为、生活,“一时分付”就是“当下”,指当下的瞬间。“一时”就是一念之间,一瞬间。“依前罔措”就是继续这样冥寂下去,不再作任何动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