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阜龙盘,石城虎踞。
牛首横前,方山傍住。
正传阁上一观,不觉双眉陡聚,秦淮一带西流去。
【注释】
1.偈颂:佛教经文唱诵时的赞颂,是佛家的一种文学形式。
2.钟阜龙盘:钟山(今南京紫金山)的山势犹如一条蟠曲的巨龙。
3.石城虎踞:石头城的形势就像一只蹲坐的猛虎。
4.牛首横前:指金陵的南门——中华门。
5.方山傍住:指南京的北门——聚宝门。
6.正传阁上一观:指游览南京城墙上的城门时所看到的景色。
7.不觉双眉陡聚:形容登城时看到美景而心情愉悦。
8.秦淮一带西流去:指南京城外秦淮河的水流向西而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上钟山(即南京钟山)城上观赏美景的感受。首句“钟阜龙盘”,以“龙盘”形容钟山如龙一样盘旋,气势磅礴;次句“石城虎踞”,用“虎踞”形容石头城的地势像一只雄踞的老虎,威武雄壮。接着两句,描绘出了钟山和石头城的景象:从中华门看,钟山的山势犹如一条蟠曲的巨龙,石头城的形势则像一个蹲坐的猛虎。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钟山、石头城的险要之势,也暗合佛家的“龙象庄严”,给人以崇高、威严之感。
第三句“牛首横前”,是指中华门外的中华门,形似一头横卧的牛。第四句“方山傍住”,是指聚宝门外的聚宝门,形似一块方状的岩石。“牛首”与“方山”,既点出了钟山、石头城各自独特的地理特点,又通过“牛首”“方山”的形象化描绘,使整个画面生动、鲜明,富有立体感。
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转向了南京城内:“正传阁上一观,不觉双眉陡聚,秦淮一带西流去。”在南京城墙上的城门里一游之后,只见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不禁让诗人的心情愉悦起来。他情不自禁地皱起了眉头,好像被那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最后两句,则描绘了秦淮河的流向:从眼前流过,一直向西而去。这一句既是对前面的景致的回应,又是对全诗主题的深化。它表达了诗人对南京这一历史名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