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向上法身边,会得咸通无后先。
一个矬来一个跛,担为一担更无偏。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九十一:
法身向上法身边,会得咸通无后先。
一个矬来一个跛,担为一担更无偏。
接下来是译文的翻译:
偈颂第一百五十首 其九十一:
法身向上法身边,悟得了咸通无前后之分。
一个矮小的人和一个瘸子,担着担子更加平等无私。
注释与赏析:
- “法身”在佛教中通常指的是佛陀或众生的本性,即不生不灭、不垢不染的真实自性。在这里“法身”被理解为超越世俗形体的存在。
- “向上”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 “法身边”可能指的是佛法的普遍性和普遍适用性,也可以说是对佛法本质的一种描述。
- “会得咸通无后先”意味着领悟到佛法中的“咸通”(即普遍真理或普遍智慧)并理解其中没有前后之分,即一切法都是平等的,没有先后之别。这是对佛法教义的一种领悟和理解。
- “一个矬来一个跛”中的“矬”可能是指身材矮小的人,而“跛”则是指有残疾的人。这里用来形容两个不同的人,但都能担起重担,体现了平等无私的精神。
- “担为一担更无偏”进一步强调了平等无私的主题,无论是身体健全还是残疾的人都能在共同承担责任时保持公正和无私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两种不同的情况(一个身材矮小的人和一个有残疾的人),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偏见和物质利益的精神境界,即无论外在条件如何,都应该秉持平等无私的原则去面对生活和工作。这种精神在佛教中尤为重要,被视为修行者应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