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丝线两金鱼,不犯清波意自殊。
斜拽蓑衣遮盖后,空馀明月满江湖。

在宋代释心月的《颂古十六首 其二》中,诗句“一竿丝线两金鱼,不犯清波意自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 一竿丝线两金鱼,不犯清波意自殊。
  • 斜拽蓑衣遮盖后,空余明月满江湖。
  1. 词语释义
  • 一竿丝线:一根细长的竹竿或苇杆,象征着柔韧和纤细。
  • 两金鱼:两只金色的鱼,寓意着富贵吉祥。
  • 不犯清波:不触及清澈的水波,意味着保持距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危险。
  • 意自殊:自有其特殊的意味或意义。
  • 斜拽蓑衣:用手斜拽着蓑衣,遮挡身体的一侧。
  • 空余明月:月光洒满大地,显得空灵而寂静。
  • 满江湖:整个江面都被月光照亮,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1. 译文
  • “一根细长的竹竿和两条金鱼,不触碰清澈的水波自有其特殊的意义。”
  • “用手斜拽着蓑衣遮盖身体,只留下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江湖。”
  1. 赏析
  • 意境独特:诗中的自然景物与人物动作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 象征意味:通过“一竿丝线”和“两金鱼”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 情感表达: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宋代释心月的《颂古十六首 其二》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哲学思考。这首诗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深思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