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不明,翳汝眼睛。
眼睛不明,世界峥嵘。

首先对诗句进行逐词释义,然后给出对应的译文,并附上关键词的注释,最后提供诗词赏析:

1. 第一句:“一法不明”

  • 关键词: “一法” (一种方法), “不明” (不明确)
  • 释义: 此句表明某种方法或原则没有明确表达或理解。

2. 第二句:“翳汝眼睛”

  • 关键词: “翳” (遮覆), “汝眼睛” (你的双眼)
  • 释义: 此句意味着没有清晰的方法会导致你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就像蒙上了双眼一样。

3. 第三句:“眼睛不明”

  • 关键词: “眼睛” (眼睛), “不明” (不清楚)
  • 释义: 进一步强调了由于方法不明确,导致无法看清楚事物的真相。

4. 第四句:“世界峥嵘”

  • 关键词: “世界” (整个世界), “峥嵘” (多姿多彩、复杂)
  • 释义: 描述了在缺乏明确指导的情况下,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会感到困惑和混乱。

5. 第五句:“明者自见”

  • 关键词: “明者” (明智之人), “自见” (自己看到)
  • 释义: 这是一句反讽的话,意味着只有那些真正聪明的人才能从混乱中看到真相。

6. 第六句:“是则非矣”

  • 关键词: “是” (正确), “则” (这样), “非” (不正确)
  • 释义: 指出如果只是追求表面的正确而忽略了本质,那么这种正确就是错误的。

7. 第七句:“是非无别”

  • 关键词: “是非” (正确的与错误), “无别” (不分)
  • 释义: 强调如果没有清晰的判断标准,就无法区分正确与错误。

8. 第八句:“迷途其谁?”

  • 关键词: “迷途” (迷路), “其谁?” (谁)
  • 释义: 表达了困惑和无助的情绪,问是谁会让人在迷失的道路上找不到方向。

9. 第九句:“诸佛如来”

  • 关键词: “诸佛” (众多佛教的佛陀), “如来” (来到)
  • 释义: 引用佛教术语,表示所有佛陀都是来教导人们如何辨别是非的智慧导师。

10. 第十句:“示现当知”

  • 关键词: “示现” (出现), “当知” (应该知道)
  • 释义: 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或现象展示出来的东西,我们应该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11. 第十二句:“示现当知”

  • 关键词: “示现” (出现), “应当知道”
  • 释义: 再次强调应该认识到通过现象展示出来的内容的重要性和意义。

12. 第十三句:“何用言传”

  • 关键词: “何用” (为什么要), “言传” (言语传达)
  • 释义: 质疑仅仅依靠言语来传授知识的有效性或必要性。

13. 第十四句:“但以目视”

  • 关键词: “但以” (仅仅), “目视” (用眼睛看)
  • 释义: 强调通过观察和经验来获得知识和智慧,而不是仅仅依赖言语。

赏析: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理解和认知的过程,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诗中使用了一种隐喻性的表达方式,将世界的复杂性比作一片“峥嵘”的世界,需要我们“翳汝眼睛”,也就是遮蔽我们的视觉,让我们的眼睛不再受到迷惑。诗中的“明者自见”“是则非矣”“迷途其谁?”等句子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过程中的种种困境。最后两句“何用言传”“但以目视”则是对传统知识传递方式的一种反思,认为真正的知识应该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获取,而非简单的言语描述。整体上,这首诗鼓励读者通过直接的体验和观察来深入理解和把握生活的本质,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表面的知识和言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