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未必珍,蔬食未必恶。
若知妄想根,始笑舌头错。
此身喻行厕,臭秽相勾络。
打破饭袋子,光明常阴速。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拟寒山寺》。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逐句释义:
- 肉食未必珍,蔬食未必恶:
- 肉食未必珍:吃肉并不一定是好的选择。
- 蔬食未必恶:吃蔬菜也不一定不好。
- 若知妄想根,始笑舌头错:
- 若知妄想根:如果明白了妄想的根源。
- 始笑舌头错:这才意识到舌头的错误。
- 此身喻行厕,臭秽相勾络:
- 此身喻行厕:身体就像厕所一样不干净。
- 臭秽相勾络:污秽相互纠缠。
- 打破饭袋子,光明常阴速:
- 打破饭袋子:比喻打破虚伪和伪装。
- 光明常阴速:虽然黑暗会很快消失,但真正的光明永远不会到来。
译文:
肉食未必珍贵,蔬菜也未必讨厌。如果理解到妄想的根源,你就会笑自己的舌头错了。身体就像厕所一样不干净,污秽相互纠缠。打破虚伪和伪装才能找到真正的光明。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批判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比肉食和蔬菜的优劣,指出了人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忽视了本质的重要性。在诗的前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观点,即“肉食未必珍贵”,意味着物质财富并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修养和品质。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蔬食未必恶”的观点,暗示着即使没有华丽的外表和物质享受,也可以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这里的“蔬食”指的是简单的饮食或简朴的生活,强调了一种简约而不浪费的生活方式。
在第三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若知妄想根,始笑舌头错”。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往往会陷入自我欺骗和幻想之中,以至于忘记了真实的自我。诗人以舌头比喻人的欲望和追求,批评了那些被欲望所驱使的人。
最后两句,“此身喻行厕,臭秽相勾络”和“打破饭袋子,光明常阴速”,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总结。他认为人的身体就像是一个肮脏的厕所,我们应该摆脱这种肮脏的环境,寻求一种纯洁和光明的生活。这里的“打破饭袋子”是指打破虚伪和伪装,寻找真实和纯粹的自我。而“光明常阴速”则表达了一种悲观的观点,即使黑暗会很快消失,但是真正的光明永远不会到来。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世俗观念的批判和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