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人喜啖脍,砧几膏血洒。
想见鱼痛时,正似人遭剐。
咀嚼称珍奇,恻隐略无也。
影响恐非遥,不在九泉下。
【注释】
“忍人”:忍受,能够。脍:切成细丝的猪肉、羊肉等。砧(zhēn):案板。几:案。膏:油脂,这里指鱼血。
“想见鱼痛时,正似人遭剐。”:想象中看见那鱼被割下时的情景,就像人被割肉一样痛苦。
“恻隐”:怜悯。略无:一点也没有。
“影响”:指对人产生的影响,此处指对人的良心产生的影响。
“不在九泉下”:不在地下的阴间或冥府。
【赏析】
《拟寒山寺》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顾况(726-815)字逋翁,苏州吴江人。他少年时孤陋不遇,晚年却大器晚成,成为唐宪宗时的名臣。其诗多讥讽权贵,自谓“平生不解藏人善”,因而得罪了宦官和藩镇,多次遭到贬谪,最后死于贬所。这首诗就是写于他贬官期间。
全诗用拟古诗的形式,以讽刺的口吻,描写了杀鱼的情景和杀鱼后鱼肉的珍贵,并借此讽刺贪官污吏的残忍。首句点明杀鱼的主题,次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写出鱼肉之鲜,三句又通过生动的描述写出鱼儿被杀后的惨状,四句则通过议论揭示出杀鱼后鱼肉的珍贵,并以此讽刺那些贪官污吏们的残忍。
这首诗在构思上很有特色,它没有直接地描写杀鱼的过程,而是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画面将杀鱼的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如“砧几膏血洒”,“想见鱼痛时”,“咀嚼称珍奇”,这些画面都让人感到一种残忍的气氛。同时,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它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又含蓄,既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又有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