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岐路事何如,小大荣枯有万殊。
但愿家传无底钵,尽情收拾不论渠。
注释:人间的道路千差万别,小到荣枯大到得失都是不同的。但愿家中的钵无底,可以尽情地收藏一切,不论大小、贵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人生道路的变化无穷和世事的多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不过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应该坦然接受,不必过于执着。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传之钵的珍视,寓意着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家庭的温暖和传承始终不变。
人间岐路事何如,小大荣枯有万殊。
但愿家传无底钵,尽情收拾不论渠。
注释:人间的道路千差万别,小到荣枯大到得失都是不同的。但愿家中的钵无底,可以尽情地收藏一切,不论大小、贵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人生道路的变化无穷和世事的多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不过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应该坦然接受,不必过于执着。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传之钵的珍视,寓意着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家庭的温暖和传承始终不变。
【注释】 终南山(在今陕西长安县):终南山,即秦岭,因山势险峻,故名。入定:佛教语,指修习禅定的人进入冥寂的心境。猕猴赞:即《猕猴颂》,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赞美终南山的诗。方得其树:刚刚来到山边。万壑千岩(壑:山谷;岩:山石):形容终南山地势险阻,有许多沟壑和岩石。休复:停止下来休息。屹(yì)若终南:屹立着像终南山一样高耸。六窗(chuò):佛教语,佛寺里的六扇门窗
入风赞 入风无根当处彰,一为热恼一清凉。 乾城影里金刚眼,傀儡棚头古佛场。 与世推移元不动,随人忧喜竟无妨。 可中若有纤豪许,物我相持意未忘。 注释: 1. 入风无根当处彰:意为无论风吹到哪里,它都如同有根一样显现出来(彰显)。 2. 一为热恼一清凉:一方面感到炎热烦恼,另一方面又感到清凉舒适。 3. 乾城影里金刚眼:形容如金刚般坚毅的眼神。 4. 傀儡棚头古佛场:形容像是傀儡戏舞台一般
让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梦石真赞 - 这是一首诗的开头,表达了对梦中石头之美的赞美。 2. 王母梦中,石佛象骨。 - 描述了在王母的梦中,石头的形状像佛像的骨头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头比作佛像的骨头。 3. 峰前鳖鼻,僧蓝棋布。 - 描述了山前的鳖鼻子形状像僧人的棋子一样分布。这里的“鳖鼻”和“僧蓝棋布”都是形象的描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特征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象。
这首诗是《谷堂真赞》的首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1. 冰出水,玉出石: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冰出水”指的是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变成了水,而“玉出石”则是指玉石从石头中诞生。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又暗含着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 2. 破獍出窠母遭食:这里,“獍”指的是一种猛兽,而“窠”则是它的巢穴
【注释】: 如:像。 悟空:指佛祖,悟空即佛祖的号。 二居士:指禅宗二祖神秀和三祖僧璨。 真赞:赞美。 一一:一尘不染。 亦不如:与“一尘不染”意思相近。 悟空空须得悟:悟就是悟道、领悟。悟空是佛家语,意为觉悟。 谁家:何处。 一对鸳鸯:比喻一对男女,或比喻成双成对的人。 万象之中独露:万物之中,只有这一对鸳鸯显露了本性。“万象”泛指一切事物,“独露”即突出、显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佛教修行的诗。以下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 1. 假以四大,抽之一机。 - “四大”是佛教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地、水、火、风。在这里,“假以四大”意味着借助于这四种元素来创造或维持身体和生命。 - “抽之一机”意味着从这些基本元素中抽取出一种机制或原理。这里指的是理解并应用这些元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法或途径。 2. 空无作相,动转云为。 -
【注释】 得些皮肉:得到一些身体。 大家快活:一起快乐地生活。 没些皮肉:没有身体了,指死后。 一场冷落:冷冷清清的。 舜若开颜:舜帝(传说中的帝王)如果笑出来。 那吒发恶:哪吒发怒。 万里神光犹较些:万丈光芒还相争着什么。 一物长灵浑大错:万物都长成灵性,却有大的错误。 错不错,切忌无绳而自缚:错误和正确之间,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束缚而自我否定。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赞颂肉体与精神关系的颂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结构,赏析时要结合诗歌的意象来分析。 “谷堂真赞 其二”,诗的第一句点明了题目,说明这首诗是写谷堂真赞的。 第二句说“予常对人言,谷堂老子”,这是说作者经常向人夸赞谷堂真赞。这一句中有三个关键词语:一是“老子”,这里指谷堂真赞;二是“人类精奇”,意思是谷堂真赞是人的精怪,非常奇特;三是“缁流标格”,意思是他的行为举止有僧尼的风格,即符合僧尼的规范
【注释】 净信道:净信,即净宗。禅宗有“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之说。净宗亦然,“入净信心宗,则无俗不真”,是说修净土法门,则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幻智法门:指净土法门,即阿弥陀佛所宣说的“愿生彼国,得不退转,乃至成佛,与十方诸佛所证之法门”。佛:梵语Buddha的音译,意为觉者、悟者。子:同“慈”,慈爱之意。止庵道人:指东山僧止庵(1623-1675),字圆明,号止庵,浙江绍兴人。 【赏析】
皮肤脱落尽,骨节有如许。 未即化泥尘,且更相撑拄。 注释:皮肤已经脱落殆尽,但骨节仍然清晰可见。虽然即将化为泥土和尘埃,但骨节依然支撑着身体。 一味五味禅,千差万别语。 注释:这里的“五味”指的是佛教中五种基本味道,而“禅”则是禅宗的修行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禅宗的修行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表达方式。 问者如纺车,而今较些子。 注释:询问者就像纺车一样旋转,但与以前相比
注释 调心不易安心易, 离世非难应世难。 要识诸君三昧力, 莫辞同队到人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调心不易安心易”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心态调整的困难,但面对生活的挑战却能从容不迫。这里的“调心”可以理解为调整自己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安心”则表示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这种心态对于人生的成功至关重要。
我们将分析给定的诗句: 1. 化人生里家常钵,细大投之总不遗。 - “化人生里家常钵”:这里“化人”指的是佛菩萨,而“常钵”是指佛祖经常使用的钵子。这一句的意思是佛菩萨在人间就像我们平常吃饭用的碗一样普普通通、随处可见。 - “细大投之总不遗”:无论大小的食物都投到这个钵子里,都不会被抛弃或遗漏。这表示佛菩萨对待众生的慈悲心,对所有人都平等对待,不会因为人的贫富贵贱而有所偏颇。 2.
注释: 头枕南山尾北山,风雪陡顿落人间。——形容蛇身蜿蜒曲折,像人一样头枕南面,尾枕北面,在风雪中突然降临世间。 五台拍手峨嵋笑,此外都卢是赤斑。——比喻那些表面善良而内心险恶的人,就像五台山的僧人拍手大笑,而峨眉山的僧人却露出赤色的斑点。 赏析: 这首诗以“蛇”为喻,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图。前两句通过对蛇身蜿蜒曲折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后两句则是通过对比手法
【注释】秘:深藏。形山:指形山寺。碍:阻碍,障碍。人世:世间。见:显现、呈现。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化士”的观察和认识。诗人认为,“化士”在世间是妨碍人们的,但只要从妨碍人的方面来认识它,就可以把它收回,再还给人们了。 前两句写“化士”在形山寺中被密藏起来。这里用“秘”“碍”两个词,把“化士”比作形山寺里的一块石头,既形象又生动。 后两句写“化士”被收回之后,人们会见到它的真面目
【注释】 收得归来一破颜:化士从寺庙回来,脸上有笑容。 两肩荷负几多般:肩上挑着的担子有多重。 当堂放下元无物:放下东西时,一点也没有遗漏。 打鼓从教普请看:让大家都看看,我是如何做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化士的诗。 “收得归来一破颜”,是说这位化士虽然身在寺庙中修行,但并不消极避世,而是经常出去为百姓服务。他看到百姓生活困难,就主动去帮助他们,所以脸上总是带着笑容。 “两肩荷负几多般”
释义: 在堂中宴坐时,山含着月亮;尘世里分身如珠走盘。只要能保持此心不执著,世间哪会有难行之路? 注释: 1. 堂中宴坐:指在厅堂中安静地坐着。 2. 山含月:形容月光如山一般静谧、深远。 3. 尘里分身:指人世间的种种纷扰。 4. 珠走盘:比喻人心像珍珠一样珍贵,又像盘中的圆盘一样转动不定,难以捉摸。 5. 无住著:意为不要执著于某物或某事。 6. 世间那有路行难:意即世间的道路虽然曲折复杂